|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酰胺类除草剂及乙草胺的开发及应用 | 第12-13页 |
| ·酰胺类除草剂的发展概况 | 第12页 |
| ·乙草胺的开发和应用 | 第12-13页 |
| ·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 ·乙草胺的基本概况 | 第14页 |
| ·乙草胺的毒理学特性 | 第14-16页 |
| ·急性毒性 | 第14页 |
| ·慢性毒性 | 第14-15页 |
| ·致突变与致畸性 | 第15页 |
| ·致癌性 | 第15页 |
| ·生态环境效应 | 第15页 |
|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 ·乙草胺对作物的影响 | 第16页 |
| ·MISPE的发展概况及其在农药残留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 ·MIP的技术原理 | 第16-18页 |
| ·固相萃取的技术原理 | 第18页 |
| ·现有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MISPE在农药残留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测定玉米、土壤上90%乙草胺乳油残留动态的研究 | 第21-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 ·小区试验概况 | 第21-22页 |
| ·残留试验田间设计 | 第22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2-23页 |
| ·气相色谱条件与检测 | 第23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23-24页 |
| ·添加回收率试验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 ·提取剂的选择 | 第24-25页 |
| ·柱填料的选择 | 第25页 |
| ·气相色谱条件选择 | 第25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5-26页 |
| ·添加回收率测定 | 第26-27页 |
| ·最小检出量测定与检测极限测定 | 第27页 |
| ·残留量计算公式 | 第27页 |
| ·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 第27-28页 |
| ·乙草胺在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 第28-30页 |
| ·乙草胺在玉米中的残留及收获期玉米籽粒、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测定 | 第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MIPSE在乙草胺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 第31-38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 ·乙草胺-MIP的制备 | 第32-33页 |
| ·提取与净化 | 第33页 |
| ·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 ·MIP的装载量 | 第34页 |
| ·淋洗液的选择 | 第34-35页 |
| ·乙草胺的洗脱过程 | 第35-36页 |
| ·乙草胺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6页 |
| ·固相萃取小柱及样品的添加回收率 | 第36页 |
| ·气相色谱谱图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8-40页 |
| ·残留分析方法 | 第38页 |
| ·乙草胺在土壤及玉米中的降解动态 | 第38页 |
| ·最终残留量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附:气相色谱图 | 第46-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个人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