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白杨透翅蛾无公害防治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引言第9-18页
 1. 白杨透翅蛾的分布、发生及危害第9页
 2. 白杨透翅蛾研究概况第9-11页
   ·生物学第9页
   ·生态学第9-10页
   ·预测预报第10-11页
   ·综合防治第11页
 3.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研究概况第11-14页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生物学研究第12-13页
   ·性信息素在鳞翅目害虫治理中的策略和方法第13-14页
 4. 杨树抗虫性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杨树物理特征与抗虫性的关系第14-15页
   ·影响杨树抗虫性的化学因素第15-16页
   ·杨树抗虫基因研究第16页
 5.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第18-23页
 1. 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研究第18-19页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18页
   ·试验材料第18页
   ·试验方法第18-19页
 2. 不同杨树品系对白杨透翅蛾抗性比较研究第19-23页
   ·试验材料第19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19页
   ·试验方法第19-22页
     ·白杨透翅蛾的危害调查与样品处理第19-20页
     ·不同杨树品系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第20-22页
   ·数据分析第22-23页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第23-39页
 1. 人工合成信息素田间应用研究第23-26页
   ·白杨透翅蛾对杨树的危害情况第23页
   ·两种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林内诱集效果第23-24页
   ·两种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有效诱捕距离第24页
   ·白杨透翅蛾扬飞高峰曲线第24-25页
   ·白杨透翅蛾日诱捕节律第25-26页
 2. 不同杨树品种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与白杨透翅蛾危害的相关性研究第26-39页
   ·幼虫越冬期与幼虫危害期不同杨树品系营养成分含量比较第26-32页
   ·幼虫越冬期与幼虫危害期不同杨树品系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比较第32-37页
   ·不同树种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与杨树被害株率的相关分析第37-39页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第39-42页
 1. 人工合成信息素的田间应用第39页
 2. 杨树对虫害的防御第39-40页
 3. 对白杨透翅蛾的营林防治第40-41页
 4.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附图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桦褐孔菌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两种植物精油的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