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北宋词中《世说新语》典故总目及分类 | 第11-25页 |
第二章 北宋词人使用《世说新语》为典故的原因探讨 | 第25-73页 |
·特定典故反复在北宋词中出现的原因探讨 | 第25-46页 |
·龙山落帽 | 第25-28页 |
·玉山倾倒 | 第28-30页 |
·谢公风流 | 第30-32页 |
·谢女咏雪 | 第32-33页 |
·鲈脍莼羹 | 第33-34页 |
·何郎傅粉 | 第34-35页 |
·芝兰玉树 | 第35-36页 |
·归隐林下 | 第36-37页 |
·挥麈清谈 | 第37-39页 |
·长安日下 | 第39-40页 |
·韩寿偷香 | 第40页 |
·苏门长啸 | 第40-41页 |
·掷果潘郎 | 第41-42页 |
·雪夜访戴 | 第42-43页 |
·山公倒载 | 第43页 |
·幕天席地 | 第43-44页 |
·刘伶一醉 | 第44-45页 |
·堕帻风流 | 第45-46页 |
·不同词人偏爱使用特定典故的原因探讨 | 第46-60页 |
·柳永 | 第46-47页 |
·欧阳修 | 第47-49页 |
·晏几道 | 第49-50页 |
·曾布、张先 | 第50-51页 |
·黄庭坚 | 第51-52页 |
·贺铸 | 第52-53页 |
·秦观 | 第53-54页 |
·晁补之 | 第54-56页 |
·晁端礼 | 第56页 |
·朱敦儒 | 第56-57页 |
·周紫芝 | 第57-58页 |
·李纲 | 第58-59页 |
·李清照等 | 第59-60页 |
·北宋词人使用《世说新语》为典故的社会历史渊源 | 第60-73页 |
·忧患意识 | 第61-64页 |
·隐逸之风 | 第64-66页 |
·逞才斗学 | 第66-69页 |
·纵情适性 | 第69-73页 |
第三章 北宋词中使用《世说新语》典故的大师——苏轼 | 第73-83页 |
第四章 北宋词人使用《世说新语》为典故的艺术 | 第83-88页 |
结语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