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文明--从大定到承安的金文化史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一、关于金文化研究的历史过程 | 第8-16页 |
| 二、论题的选择与思考 | 第16-20页 |
| 第二章 女真人文化认同的转折 | 第20-36页 |
| 一、走向文治 | 第20-23页 |
| 二、女真人文化认同的转折 | 第23-30页 |
| 三、由北向南的统一及其失败 | 第30-36页 |
| 第三章 从大定到承安 | 第36-93页 |
| 一、隆兴和议的历史再考察 | 第36-41页 |
| 二、停战而争礼 | 第41-47页 |
| 三、文化政策的调整:汉化还是女真化? | 第47-64页 |
| 1、世宗反汉化政策的失败 | 第47-52页 |
| 2、由北向南的“胡化” | 第52-56页 |
| 3、从拒仕到出仕 | 第56-64页 |
| 四、金文化形成的历史印迹 | 第64-93页 |
| 1、“吾师司马而友苏公” | 第64-70页 |
| 2、信仰的多元与融通 | 第70-77页 |
| 3、由宋到唐的正统回溯 | 第77-82页 |
| 4、金朝本位下的北方道学 | 第82-93页 |
| 第四章 重读《归潜志》:亡国以后的反思 | 第93-122页 |
| 一、士人的群体与差异 | 第94-114页 |
| 1、“一代伟人”:士大夫群体的形成 | 第94-102页 |
| 2、党事案的回忆 | 第102-109页 |
| 3、怀念大定与明昌 | 第109-114页 |
| 二、政治文化的自我认同 | 第114-122页 |
| 1、“金朝名士多出北方” | 第115-118页 |
| 2、士人眼中的胥吏 | 第118-122页 |
| 结论 | 第122-125页 |
| 附录一 熙宗与文治 | 第125-133页 |
| 附录二 宋金外交礼仪争执年表 | 第133-138页 |
| 附录三 金宋文化交流年表 | 第138-151页 |
| 参考书目 | 第151-158页 |
| 后记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