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31页 |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 第12-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决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城市规模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土地储备制度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失地农民利益补偿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 第28-31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框架 | 第30-31页 |
2 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开发建设用地的决策机制研究概述 | 第31-40页 |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31-35页 |
·农地征为开发建设用地的内涵 | 第31-33页 |
·决策机制 | 第33-35页 |
·决策环境分析 | 第35-38页 |
·决策目标分析 | 第38-40页 |
3 理论基础 | 第40-45页 |
·一般系统理论 | 第40-41页 |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 第40页 |
·系统论的观点对本论文的启示 | 第40-41页 |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 | 第41-42页 |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41-42页 |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对本论文的启示 | 第42页 |
·群体决策理论 | 第42-45页 |
·群体决策理论的观点 | 第43-44页 |
·群体决策理论对本论文的启示 | 第44-45页 |
4 决策主体及其决策权配置分析 | 第45-61页 |
·主要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分析 | 第45-50页 |
·决策主体的界定 | 第45-46页 |
·政府的决策行为分析 | 第46-48页 |
·投资商的决策行为分析 | 第48-49页 |
·农民的决策行为分析 | 第49-50页 |
·村委会的决策行为分析 | 第50页 |
·征地过程中决策主体影响力评价 | 第50-55页 |
·征地过程中关键工作分析 | 第50-51页 |
·征地计划制定中政府决策影响力的评价 | 第51-52页 |
·征地补偿中农民与村委会决策影响力的评价 | 第52-54页 |
·土地一级开发中投资商的决策影响力的评价 | 第54-55页 |
·征地过程中决策权的配置 | 第55-61页 |
·征地计划中决策权的配置 | 第55-57页 |
·征地补偿中决策权的配置 | 第57-58页 |
·土地一级开发中决策权的配置 | 第58-61页 |
5 征地计划的决策与控制 | 第61-88页 |
·影响城市用地规模的因素分析 | 第61-70页 |
·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61-64页 |
·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因素的定量分析 | 第64-70页 |
·城市征地规模的确定 | 第70-73页 |
·城市征地规模确定的假设和前提条件 | 第70-71页 |
·数据整理及筛选显著性变量 | 第71-72页 |
·回归与检验 | 第72-73页 |
·西安市征地面积中期预测 | 第73页 |
·政府出让土地的决策分析 | 第73-77页 |
·政府出让土地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74-76页 |
·政府出让土地的决策分析 | 第76-77页 |
·城市征地计划的控制 | 第77-88页 |
·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 第78-82页 |
·严格征地审批管理 | 第82-85页 |
·建立完善社会参与制度 | 第85-86页 |
·加大征地执法监督力度 | 第86-88页 |
6 征地补偿的确定与落实 | 第88-111页 |
·我国征地补偿发展沿革和现状研究 | 第88-93页 |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发展沿革 | 第88-90页 |
·我国征地补偿的现状 | 第90-91页 |
·现有的补偿标准的分析 | 第91-92页 |
·现有低标准补偿所产生的结果 | 第92-93页 |
·合理征地补偿的确定 | 第93-97页 |
·土地征收补偿理论 | 第93-94页 |
·失地农民生存成本的变化分析 | 第94-96页 |
·失地农民合理补偿额的确定 | 第96-97页 |
·农地发展权及其量化 | 第97-106页 |
·农地发展权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 第98-102页 |
·由农地发展权产生的博弈 | 第102-104页 |
·农地发展权的量化 | 第104-106页 |
·征地补偿费用的安排与落实 | 第106-111页 |
·征地补偿费用的安排 | 第106-108页 |
·征地补偿费用的落实 | 第108-111页 |
7 土地一级开发资金筹措渠道的决策 | 第111-141页 |
·征地开发模式的完善与监督 | 第111-114页 |
·征地开发模式的完善 | 第111-113页 |
·征地开发的监管 | 第113-114页 |
·现行土地一级开发中资金来源渠道及其评价 | 第114-117页 |
·政府财政拨款 | 第114-115页 |
·商业银行贷款 | 第115-116页 |
·土地出让收益 | 第116-117页 |
·土地储备资金解决思路的比较与选择 | 第117-122页 |
·土地储备资金解决思路与分析 | 第117-120页 |
·土地储备资金来源的选择 | 第120-122页 |
·土地储备投资信托基金的运营方式 | 第122-130页 |
·土地储备投资信托基金的定位 | 第122-123页 |
·土地储备投资信托基金组织形式的选择 | 第123-125页 |
·土地储备投资信托基金的发行方式选择 | 第125-129页 |
·土地储备投资信托基金的运作模式 | 第129-130页 |
·土地储备投资信托基金的适用性研究 | 第130-137页 |
·模型建立 | 第130-132页 |
·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 第132-137页 |
·土地储备投资信托基金的风险防范 | 第137-141页 |
·投资土地项目风险防范 | 第137-138页 |
·对基金管理人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138-141页 |
8 结语 | 第141-145页 |
·结论 | 第141-142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 | 第142-14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5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