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郊区化视域下济南市居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7页
     ·国外相关研究的回顾第11-14页
     ·国内相关研究的回顾第14-17页
   ·研究主旨、内容及框架第17-20页
     ·研究主旨与方法第17-18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8-20页
   ·概念的界定第20-24页
     ·郊区、中心区的界定第20-22页
     ·郊区化的涵义第22-23页
     ·居住空间郊区化第23页
     ·人口郊区化第23-24页
第二章 济南市居住空间郊区化概况第24-39页
   ·济南市概况第24-26页
     ·地理环境第24-25页
     ·社会经济背景第25-26页
   ·济南市人口郊区化的时空变化过程第26-31页
     ·济南市总人口数量变动分析第26页
     ·不同圈层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分析第26-28页
     ·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及其分析第28-29页
     ·人口构成第29-31页
     ·小结第31页
   ·济南市郊区化的判定第31-33页
   ·济南市居住空间演变第33-39页
     ·城市空间结构与居住空间结构的关系第33页
     ·济南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第33-37页
     ·济南市居住区分布现状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济南市居住空间郊区化现象规律总结第39-57页
   ·济南城市居住空间郊区化扩展的外显特征第39-41页
     ·沿中心区外缘由近及远呈环状向外推进第39页
     ·沿向外幅射主干道居住带的发展第39-40页
     ·郊区在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较为滞后第40-41页
     ·郊区化主体多元化特性第41页
   ·主导城市居住空间分布郊区化的动力机制第41-51页
     ·地价、房价的分布与济南市住宅郊区化第41-44页
     ·城市政策、城市规划对住宅郊区化的促进作用第44-45页
     ·济南市的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推动住宅郊区化进程第45-48页
     ·城市化的进程及外来人口的集聚第48-49页
     ·交通设施的改善为住宅郊区化提供物质保障第49-50页
     ·居民购房观念的转变第50-51页
   ·济南市居住空间郊区化的积极意义第51-54页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第51-52页
     ·缓解市中心人口集中的压力第52页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第52-53页
     ·促成城市经济发展第53页
     ·促进古城保护第53-54页
   ·济南市居住空间郊区化存在问题第54-57页
     ·居住空间结构不合理第54页
     ·缺乏配套设施和产业支撑第54-55页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第55-56页
     ·居住空间分异开始显现第56页
     ·社会管理落后第56-57页
第四章 济南城市居住空间扩展模式分析第57-79页
   ·中外城市居住空间郊区化扩展模式分析第57-60页
     ·扩展模式比较第57-58页
     ·经验总结第58-60页
   ·济南市住宅市场需求分析第60-67页
     ·住房供需矛盾分析第60-61页
     ·居住群体相关特征分析第61-62页
     ·居民对现住地的评价分析第62-64页
     ·居民对目标住地的评价分析第64-66页
     ·居民郊迁意向分析第66-67页
     ·小结第67页
   ·居住空间郊区化扩展模式建构第67-79页
     ·模式提出第67-70页
     ·模式分析第70-76页
     ·支撑体系第76-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济南市居住空间的和谐发展第79-97页
   ·济南市居住空间发展战略第79-82页
     ·扩展时序及空间安排第79-81页
     ·“多中心”网络状结构第81-82页
     ·小结第82页
   ·构建济南城市居住空间圈第82-89页
     ·济南城市居住空间圈的建立第82-86页
     ·居住空间郊区化扩展的支撑体系第86-88页
     ·实施策略第88-89页
   ·和谐型居住社区的建立第89-93页
     ·结构合理的和谐型社区第89-91页
     ·亲近祥和的绿色社区第91页
     ·职住平衡的综合社区第91-92页
     ·紧凑布局的集约社区第92-93页
   ·管理建议第93-97页
     ·针对居住圈内不同类型的住区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第93页
     ·城郊住区建设要注重保护人文、自然环境第93-94页
     ·加强政府管理和规划引导第94-95页
     ·做好郊区房产结构调整第95页
     ·引导郊区住宅消费第95-97页
第六章 结论第97-99页
附录:济南市居住需求意向调查问卷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4页
图表目录第104-106页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性化的居住空间环境营造
下一篇: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发展规模及模式研究--以乌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