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21页 |
1.1 从拓扑绝缘体到外尔半金属 | 第12-14页 |
1.2 外尔半金属的基本性质 | 第14-19页 |
1.2.1 什么是外尔费米子 | 第14页 |
1.2.2 外尔费米子的拓扑保护 | 第14-16页 |
1.2.3 外尔半金属的表面态——费米弧 | 第16-17页 |
1.2.4 外尔半金属的手征反常和负磁阻 | 第17-19页 |
1.3 其它拓扑半金属 | 第19-21页 |
1.3.1 第二类外尔半金属 | 第19-20页 |
1.3.2 狄拉克半金属 | 第20页 |
1.3.3 线节点半金属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简介 | 第21-22页 |
2.1 外尔半金属相的实现 | 第21页 |
2.2 外尔半金属拓扑性质的刻画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3页 |
第二章 α-Sn体系外场诱导的外尔半金属相 | 第33-52页 |
第一节 α-Sn k·p模型介绍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应力诱导的狄拉克半金属相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塞曼场诱导的外尔半金属相 | 第36-44页 |
3.1 不含应力,[001]方向磁场 | 第36-38页 |
3.2 含应力以及[001]方向磁场 | 第38-39页 |
3.3 含应力以及[100]方向磁场 | 第39-44页 |
3.3.1 k_z=0(k_x轴) | 第41页 |
3.3.2 k_z=k_(zD) | 第41-44页 |
第四节 光场诱导的外尔半金属相 | 第44-48页 |
4.1 k_z方向驱动的光场 | 第44-47页 |
4.2 k_x方向驱动的光场 | 第47-48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Harper模型中的外尔半金属相和拓扑超导相 | 第52-77页 |
第一节 Harper模型里的外尔半金属相 | 第53-56页 |
1.1 静态Harper模型里的外尔半金属相 | 第53-54页 |
1.1.1 模型介绍 | 第53-54页 |
1.2 受驱动的Harper模型里的外尔半金属相 | 第54-56页 |
第二节 p-波超导Harper模型中的线节点以及表面马约拉纳平带 | 第56-68页 |
2.1 静态p-波超导Harper模型 | 第56-61页 |
2.1.1 模型描述 | 第56-57页 |
2.1.2 Z和Z_2拓扑不变量 | 第57-59页 |
2.1.3 开边界条件下表面马约拉纳平带和狄拉克弧 | 第59-61页 |
2.2 受驱动的p-波超导Harper模型 | 第61-68页 |
2.2.1 模型介绍 | 第61-64页 |
2.2.2 Z_2×Z_2拓扑不变量 | 第64-66页 |
2.2.3 开边界条件下表面Floquet马约拉纳平带以及狄拉克弧 | 第66-68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第四章 外尔半金属的纠缠谱 | 第77-87页 |
第一节 纠缠熵和纠缠谱简介 | 第77-78页 |
第二节 纠缠谱以及"迹指标"计算方法 | 第78-79页 |
第三节 外尔半金属格点模型的纠缠谱 | 第79-84页 |
3.1 DLC模型中的纠缠谱 | 第79-82页 |
3.2 Jiang模型中的纠缠谱 | 第82-8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五章 光晶格中外尔准粒子的波包动力学 | 第87-101页 |
第一节 光晶格模型描述 | 第87-90页 |
第二节 波包动力学演化 | 第90-97页 |
2.1 波包质心位置计算方法 | 第92-94页 |
2.2 外尔半金属相中的波包质心位置演化 | 第94-96页 |
2.3 普通绝缘相时的波包质心位置演化 | 第96-97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附录A p-波超导的Harper模型中拓扑不变量的计算 | 第102-107页 |
附录B 光晶格波包动力学具体计算 | 第107-111页 |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