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3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生活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特征 | 第13-21页 |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 第13-20页 |
·病原细菌 | 第13-16页 |
·致病病毒 | 第16-18页 |
·病原原生动物 | 第18-20页 |
·病原微生物的特征 | 第20页 |
·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 | 第20-21页 |
·人工湿地的指示微生物 | 第21-27页 |
·人工湿地指示微生物选择 | 第21-26页 |
·指示细菌 | 第22-25页 |
·指示病毒 | 第25-26页 |
·指示微生物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 第26-27页 |
·污水处理对指示和病原微生物的去除 | 第27-28页 |
·指示和病原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归宿 | 第28-29页 |
·影响人工湿地指示和病原微生物衰减的因素 | 第29-3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30-31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33-41页 |
·实验背景 | 第33-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沙门氏菌 | 第36-37页 |
·产气荚膜梭菌 | 第37页 |
·指示微生物的检测分析方法 | 第37-40页 |
·总大肠菌群 | 第37-38页 |
·粪大肠菌群 | 第38页 |
·大肠肝菌 | 第38-39页 |
·粪链球菌 | 第39-40页 |
·理化指标检测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第3章 人工湿地中指示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其意义 | 第41-47页 |
·前言 | 第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样品采集 | 第41-42页 |
·指示和病原微生物选择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理化指标分析 | 第42页 |
·微生物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44页 |
·人工湿地进、出水的水质情况 | 第43页 |
·人工湿地中指示和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分布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人工湿地中粪便污染的来源 | 第44-45页 |
·人工湿地中指示和病原微生物的归宿 | 第45页 |
·人工湿地的环境安全性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4章 人工湿地中指示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和基质中的衰减研究 | 第47-55页 |
·前言 | 第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样品采集 | 第47页 |
·指示和病原微生物选择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结果 | 第48-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人工湿地中指示和病原微生物的衰减 | 第52-53页 |
·人工湿地中指示和病原微生物的选择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5章 水蚤对人工湿地中指示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捕食研究 | 第55-62页 |
·前言 | 第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实验设计 | 第55-56页 |
·指示和病原微生物选择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分析方法 | 第56页 |
·结果 | 第56-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