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粉体燃烧过程分析与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2页 |
| ·生物质能的特点 | 第11-12页 |
|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 ·生物质燃烧技术现状简评 | 第13-14页 |
| ·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技术 | 第13-14页 |
| ·生物质与煤混烧技术 | 第14页 |
| ·生物质粉体悬浮燃烧技术 | 第14页 |
| ·生物质的分类 | 第14-18页 |
| ·根据来源的生物质分类 | 第15页 |
| ·根据水分赋存形态的生物质分类 | 第15-16页 |
| ·按照几何特征的生物质分类 | 第16-18页 |
| ·生物质商品燃料的定性比较 | 第18-20页 |
| ·堆积密度 | 第18-19页 |
| ·加工能耗 | 第19-20页 |
| ·使用性能 | 第20页 |
| ·生物质粉体燃料 | 第20-2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 2 典型生物质粉体燃料特性及生物灰的性质分析 | 第22-40页 |
| ·生物质燃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22-24页 |
| ·元素分析成分 | 第22-23页 |
| ·工业分析成分 | 第23页 |
| ·热值 | 第23-24页 |
| ·典型生物质粉体燃料 | 第24-27页 |
| ·蔗渣蔗髓 | 第24-25页 |
| ·木粉 | 第25-26页 |
| ·秸秆粉 | 第26-27页 |
| ·生物质工业分析成分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27-29页 |
| ·挥发分与固定碳 | 第27-28页 |
| ·含水率 | 第28-29页 |
| ·灰分 | 第29页 |
| ·木粉样品的灰分测定 | 第29-32页 |
| ·灰分测试标准方法 | 第29-30页 |
| ·木粉的灰分测定 | 第30-32页 |
| ·生物灰的基本性质 | 第32-37页 |
| ·生物质中的钾 | 第33页 |
| ·生物质中的硅 | 第33-34页 |
| ·生物质中的氯 | 第34-35页 |
| ·生物质中的硫 | 第35页 |
| ·生物质中的钙 | 第35-36页 |
| ·生物质中的磷 | 第36-37页 |
| ·生物质中的铁 | 第37页 |
| ·预处理后生物灰的组分变化 | 第37页 |
| ·生物质燃料的结渣与积灰 | 第37-39页 |
| ·灰熔点 | 第38-39页 |
| ·炉膛结渣与受热面粘结灰:灰的偏析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生物质粉体燃烧过程分析与燃烧器方案设计 | 第40-71页 |
|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的燃料系统与二次风系统 | 第40-44页 |
| ·粉仓 | 第41页 |
| ·给粉机 | 第41-42页 |
| ·一次风系统 | 第42-43页 |
| ·二次风系统 | 第43-44页 |
|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燃烧特点分析 | 第44-53页 |
|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的性能指标 | 第44页 |
| ·工业燃烧器安全性综述 | 第44-46页 |
|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安全性定性分析 | 第46-48页 |
|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可靠性分析 | 第48-51页 |
|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的负荷适应性 | 第51-52页 |
|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的负荷调节性能 | 第52-53页 |
|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本体的方案设计 | 第53-58页 |
| ·喷燃口 | 第54页 |
| ·预燃室筒体的几何参数 | 第54-56页 |
| ·二次风喷口 | 第56页 |
| ·聚火环 | 第56-57页 |
| ·熄火保护 | 第57-58页 |
| ·尾喷管与三次风喷口 | 第58页 |
| ·生物质粉体燃料的常规燃烧计算 | 第58-63页 |
| ·空气量与烟气量 | 第58-60页 |
| ·温焓表 | 第60-62页 |
| ·绝热火焰温度 | 第62-63页 |
| ·预燃室燃烧计算 | 第63-69页 |
| ·预燃室燃烧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 ·预燃室燃烧温焓表的制定 | 第64-68页 |
| ·绝热火焰温度计算 | 第68-69页 |
| ·风量与风率 | 第69-70页 |
| ·总风量与风量分配 | 第69-70页 |
| ·各通道的风率与风量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4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结构与操作参数的优化 | 第71-78页 |
| ·炉内流场冷态数值模拟 | 第71-74页 |
|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71-72页 |
| ·模拟参数的确立 | 第72-74页 |
| ·结构与操作参数的优化 | 第74-77页 |
| ·燃烧器结构优选方案 | 第74-76页 |
| ·二次风量对燃烧器内部流场的影响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5 生物质粉体燃烧器热态试验 | 第78-91页 |
| ·热态试验台 | 第78-81页 |
| ·模拟炉膛 | 第79-80页 |
| ·喷淋水箱 | 第80页 |
| ·引风机 | 第80-81页 |
| ·测试系统及其标定 | 第81-85页 |
| ·风量在线测量系统及风机标定 | 第81页 |
| ·燃料量称重系统及送料量标定 | 第81-83页 |
| ·火焰图像监控系统 | 第83页 |
| ·温度测量系统及热电偶标定 | 第83-84页 |
| ·炉膛气氛测量系统 | 第84页 |
| ·烟气成分测量系统 | 第84-85页 |
| ·热态试验参数 | 第85-86页 |
| ·风粉系统 | 第85-86页 |
| ·二次风 | 第86页 |
| ·根部风 | 第86页 |
| ·三次风 | 第86页 |
| ·热态试验 | 第86-87页 |
| ·熄火保护与结渣保护 | 第87页 |
| ·实炉运行结果 | 第87-90页 |
| ·实炉系统 | 第87-88页 |
| ·实炉运行结果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 ·全文总结 | 第91-92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