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嵌入式多点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温度测量的背景 | 第8-9页 |
·嵌入式系统技术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系统功能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31页 |
·系统分析 | 第16-18页 |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16-17页 |
·实现难点 | 第17-18页 |
·系统硬件平台的选择 | 第18-20页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20-23页 |
·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选择 | 第21-23页 |
·ARM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23-24页 |
·图形用户工具GUI的选择 | 第24-27页 |
·项目GUI需求 | 第24-25页 |
·几种典型的GUI | 第25-27页 |
·GUI的比较选择 | 第27页 |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第27-30页 |
·软件总体方案 | 第27-28页 |
·系统任务划分 | 第28-29页 |
·系统功能流程 | 第29-30页 |
·程序结构流程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 | 第31-38页 |
·μC/OS-Ⅱ文件体系及应用程序开发 | 第31-33页 |
·μC/OS-Ⅱ文件体系 | 第31-32页 |
·μC/OS-Ⅱ应用程序开发 | 第32-33页 |
·μC/OS-Ⅱ关键算法逻辑 | 第33-34页 |
·μC/OS-Ⅱ移植 | 第34-37页 |
·移植条件 | 第34-35页 |
·移植工作的内容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下位机各功能模块的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63页 |
·测温模块的设计 | 第38-49页 |
·单总线(1-Wire)的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DS18B20简介及测温电路设计 | 第39-42页 |
·基于μC/OS-Ⅱ的I~2C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42-44页 |
·测温软件的实现 | 第44-49页 |
·键盘设置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49-50页 |
·液晶显示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50-55页 |
·液晶模块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50-51页 |
·ZLG/GUI的移植 | 第51-53页 |
·液晶模块显示功能的实现 | 第53-55页 |
·报警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5页 |
·串口通信功能的实现 | 第55-61页 |
·串行通信协议设计 | 第56-57页 |
·基于μC/OS-Ⅱ的串口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57-59页 |
·串口通信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63-74页 |
·上位机的功能分析与模块划分 | 第63-65页 |
·Visual Basic的串口通信 | 第63-64页 |
·功能分析与模块划分 | 第64-65页 |
·实现数据库 | 第65-66页 |
·建立Access数据库 | 第65页 |
·连接数据库 | 第65-66页 |
·上位机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66-73页 |
·主界面功能的实现 | 第66-68页 |
·串口设置窗体功能的实现 | 第68-69页 |
·采样方式设置窗体功能的实现 | 第69页 |
·分辨率设置窗体功能的实现 | 第69页 |
·报警设置窗体功能的实现 | 第69页 |
·操作窗体功能的实现 | 第69-70页 |
·动态曲线显示窗体功能的实现 | 第70页 |
·新建数据库窗体功能的实现 | 第70-71页 |
·历史数据库查看窗体功能的实现 | 第71-72页 |
·添加模块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工作的总结 | 第74-75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