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中的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智能天线的发展与现状 | 第7-9页 |
·智能天线的优点 | 第9-12页 |
·传统天线的局限性 | 第9-10页 |
·智能天线的优点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智能天线简介 | 第13-24页 |
·CDMA蜂窝移动通信简介 | 第13-16页 |
·CDMA的发展情况 | 第13页 |
·CDMA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CDMA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 第14-16页 |
·智能天线基本结构 | 第16-17页 |
·智能天线的原理简介及信号模型 | 第17-19页 |
·智能天线的分类 | 第19-23页 |
·空间分集接收 | 第20-21页 |
·波束切换天线 | 第21-22页 |
·(完全)自适应天线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准则 | 第24-32页 |
·自适应与最佳滤波 | 第24-25页 |
·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 | 第25-26页 |
·最大信干噪比(MSINR)准则 | 第26页 |
·线形约束最小方差(LCMV)准则 | 第26-27页 |
·最大似然(ML)准则 | 第27-28页 |
·改进的MSINR准则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波束形成算法简介 | 第32-42页 |
·系统模型 | 第32-33页 |
·非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简介 | 第33-37页 |
·最小均方(LMS)算法 | 第34-35页 |
·采样矩阵求逆(SMI)算法 | 第35-36页 |
·递归最小二乘(RLS)法 | 第36-37页 |
·盲波束形成算法 | 第37-41页 |
·特性恢复盲波束形成算法 | 第38-40页 |
·基于波达方向估计的盲算法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几种波束形成算法改进 | 第42-63页 |
·引言 | 第42页 |
·一种新的半盲算法 | 第42-49页 |
·算法简介 | 第42-43页 |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43-49页 |
·一种新的盲算法 | 第49-53页 |
·算法简介 | 第49-51页 |
·算法仿真与性能研究 | 第51-53页 |
·算法小结 | 第53页 |
·新盲算法与RAKE 接收机结合 | 第53-59页 |
·RAKE接收机原理 | 第53-55页 |
·RAKE接收机与自适应盲算法结合的智能天线 | 第55-57页 |
·算法仿真与性能研究 | 第57-59页 |
·算法小结 | 第59页 |
·解扩重扩算法的改进 | 第59-62页 |
·最小二乘解扩重扩算法 | 第59-60页 |
·改进后的算法 | 第60页 |
·算法仿真与性能研究 | 第60-62页 |
·算法小结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