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1 东海陆架泥质区地质概况与研究现状 | 第14-34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3页 |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4-15页 |
| ·长江口泥质区 | 第15-16页 |
| ·东海地形地貌特征 | 第16-17页 |
| ·东海及其邻近海区流系 | 第17-20页 |
| ·东海陆架区沉积物分布 | 第20-23页 |
| ·东海陆架泥质区研究 | 第23-34页 |
| ·东海陆架区研究概况 | 第23-30页 |
| ·长江口泥质区研究现状 | 第30-34页 |
| 2 样品材料与测试分析方法 | 第34-39页 |
| ·样品材料 | 第34-35页 |
| ·测试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 ·粒度分析 | 第35-36页 |
| ·粘土矿物分析 | 第36页 |
| ·全岩样矿物分析 | 第36页 |
| ·元素分析 | 第36-37页 |
| ·AMS~(14)C测年 | 第37-39页 |
| 3 长江口滨外泥质区钻孔岩心沉积特征 | 第39-81页 |
| ·钻孔岩心沉积单元划分与沉积年龄 | 第39-52页 |
| ·ECS-0702 孔岩心沉积相分析与沉积单元的划分 | 第39-43页 |
| ·粒度特征 | 第43-46页 |
| ·概率累计曲线特征 | 第46-47页 |
| ·泥质区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 | 第47-52页 |
| ·ECS-0702 孔全岩样矿物组分 | 第52-53页 |
| ·ECS-0702 孔粘土矿物组成及分布特征 | 第53-55页 |
| ·ECS-0702 孔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5-70页 |
| ·沉积物常量元素丰度变化规律 | 第56-59页 |
| ·沉积物微量元素丰度变化规律 | 第59-62页 |
| ·常、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第62-64页 |
| ·常、微量元素特征比值 | 第64-68页 |
| ·常、微量元素的组合特征及其意义 | 第68-70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0-81页 |
| ·稀土元素的总体特征 | 第72-75页 |
| ·稀土元素的垂向变化 | 第75-77页 |
| ·δEu和δCe异常 | 第77-78页 |
| ·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 | 第78-81页 |
| 4 长江口滨外泥质区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 | 第81-92页 |
| ·粘土矿物的物源指示 | 第82-85页 |
| ·金属元素的相关性 | 第85-86页 |
| ·判别函数的物源指示 | 第86-87页 |
| ·碳酸盐的物源指示 | 第87-88页 |
| ·微量元素聚类分析 | 第88-90页 |
|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的物源指示 | 第90-92页 |
| 5 长江口滨外泥质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化探讨 | 第92-96页 |
| ·末次盛冰期时中国东部陆架的古环境 | 第92-93页 |
| ·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平面变化与各沉积单元的关系 | 第93-96页 |
| 6 结论 | 第96-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1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0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