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特点 | 第15-21页 |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 第15-19页 |
1、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短缺” | 第15-16页 |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逐渐增强 | 第16页 |
3、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体,市民化的意愿强烈 | 第16-17页 |
4、 劳动力的区域流向有所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 第17页 |
5、 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方向 | 第17-19页 |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 第19-21页 |
1、 外出劳动力多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 第19页 |
2、 劳动力的素质影响着转移就业的层次 | 第19页 |
3、 转移就业的速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 第19-20页 |
4、 转移就业具有明显的兼业性 | 第20-21页 |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第21-27页 |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1、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组织程度低 | 第21页 |
2、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有待加强 | 第21-22页 |
3、 农民工的社会管理缺失 | 第22页 |
4、 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难以实现身份转变 | 第22-23页 |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 | 第23-27页 |
1、 制度因素的制约 | 第23-24页 |
2、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 | 第24-25页 |
3、 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制约 | 第25页 |
4、 农村非农产业吸纳能力减弱 | 第25-27页 |
三、 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的路径 | 第27-38页 |
(一) 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机制 | 第27-29页 |
1、 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 第27-28页 |
2、 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输入机制 | 第28页 |
3、 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 第28-29页 |
(二) 消除制度障碍,创建良好的转移就业环境 | 第29-32页 |
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第29-30页 |
2、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 第30-31页 |
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 第31-32页 |
(三)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32-33页 |
(四) 拓宽农村内部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 第33-35页 |
1、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 第33-34页 |
2、 加快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 | 第34-35页 |
3、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 第35页 |
(五) 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 | 第35-36页 |
(六) 完善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机制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