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实验研究 | 第9-15页 |
1 芪丹息敏颗粒对二硝基氟苯所致小鼠耳廓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 第9-11页 |
2 芪丹息敏颗粒对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局部瘙痒的影响 | 第11-13页 |
3 芪丹息敏颗粒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 第13-15页 |
临床观察:芪丹息敏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 第15-2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病例选择 | 第16页 |
·诊断标准 | 第16-19页 |
·治疗方案 | 第19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页 |
·不良事件观察 | 第19-20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0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0-25页 |
·一般资料 | 第20页 |
·疗效分析 | 第20-23页 |
·疗效相关性分析 | 第23-25页 |
·不良事件分析 | 第25页 |
4 典型病例 | 第25-28页 |
讨论 | 第28-37页 |
1 动物实验讨论 | 第28-30页 |
2 临床观察部分讨论 | 第30-31页 |
3 芪丹息敏颗粒的组成,制作工艺,方解及现代研究 | 第31-35页 |
4 机理分析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1 动物实验结论 | 第37页 |
2 临床观察结论 | 第37-3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8-40页 |
1 本研究的优势 | 第38页 |
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38-40页 |
附1 西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 第40-51页 |
附2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附录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