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8页 |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8-13页 |
| ·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 | 第9-10页 |
| ·虚拟样机技术的内容及其应用 | 第10-12页 |
| ·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CAE 软件协同设计与仿真技术 | 第15-21页 |
| ·主要应用软件 | 第15-18页 |
| ·实体建模软件Pro-Engineer | 第16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 第16-18页 |
| ·Pro-E 与 ANSYS 软件接口技术 | 第18-19页 |
| ·协同分析流程 | 第19-21页 |
| 第3章 整机虚拟样机建模 | 第21-33页 |
| ·国内外剑杆织机技术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 ·开口机构 | 第22页 |
| ·引纬打纬机构 | 第22-23页 |
| ·送经卷取机构 | 第23页 |
| ·现代剑杆织机的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 ·高速低振动 | 第24页 |
| ·智能化 | 第24页 |
| ·适应性扩大 | 第24-25页 |
| ·能耗降低 | 第25页 |
| ·剑杆织机建模与装配 | 第25-33页 |
| ·Pro-Engineer 实体建模与组件模块简介 | 第25-26页 |
| ·机架部分建模与装配 | 第26-28页 |
| ·引纬打纬部分建模与装配 | 第28-30页 |
| ·开口部分建模与装配 | 第30-31页 |
| ·卷取送经部分建模与装配 | 第31-32页 |
| ·整机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 第4章 主要机构调整及运动仿真分析 | 第33-44页 |
| ·Pro-E Mechanic motion 运动仿真模块 | 第33-34页 |
| ·主要机构的调整分析 | 第34-37页 |
| ·高速轴、筘座轴同步调整 | 第34页 |
| ·空间四连杆机构同步的调整 | 第34页 |
| ·平综时间的调整 | 第34-35页 |
| ·绞边机构的调整 | 第35页 |
| ·交接纬时间的调整 | 第35页 |
| ·机器转速的调整 | 第35页 |
| ·开口机构调整 | 第35-36页 |
| ·送经运动相关零件调整 | 第36-37页 |
| ·卷取机构的调整 | 第37页 |
| ·引纬打纬机构的仿真分析 | 第37-41页 |
| ·开口机构、送经卷取机构的分析 | 第41-42页 |
| ·开口机构分析 | 第41页 |
| ·送经机构分析 | 第41-42页 |
| ·卷取机构分析 | 第42页 |
| ·开口与打纬机构的配合运动 | 第42-44页 |
| 第5章 机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44-57页 |
| ·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44-45页 |
| ·模态分析概述 | 第45-48页 |
| ·机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 ·机架模态的有限元分析 | 第48-50页 |
| ·系列剑杆织机机架模态分析 | 第50-53页 |
| ·230cm 幅宽织机机架模态分析 | 第51-52页 |
| ·280cm 幅宽织机机架模态分析 | 第52页 |
| ·340cm 幅宽织机机架模态分析 | 第52-53页 |
| ·360cm 幅宽织机机架模态分析 | 第53页 |
| ·340cm 幅宽织机机架优化设计 | 第53-57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研究总结 | 第57页 |
|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