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7页 |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是否成熟 | 第12-13页 |
·政府责任 | 第13页 |
·模式选择 | 第13-14页 |
·筹资模式 | 第14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 | 第14-15页 |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 | 第15-16页 |
·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状况 | 第16页 |
·简要评述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思路、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阐释 | 第20-25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0-22页 |
·社会保障的概念 | 第20-21页 |
·养老保险的理论 | 第21-22页 |
·农村社会保障的含义 | 第22页 |
·公共产品及农村公共产品 | 第22-25页 |
·公共产品含义 | 第22-23页 |
·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 | 第23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特点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广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 第25-46页 |
·广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况 | 第25-44页 |
·广州农村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分析 | 第25-29页 |
·广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况 | 第29-44页 |
·广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部分村集体和农民无力参保 | 第44页 |
·农民本身对政策的信任度低,群体间存在攀比 | 第44页 |
·衔接各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之间存在问题 | 第44-45页 |
·新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未能及时参保 | 第45页 |
·其它问题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广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 第46-53页 |
·部分村集体和农民经济状况较差,缺少参保资金来源 | 第46-47页 |
·部分村集体和农村居民无力趸缴 | 第46页 |
·早期征地的征地补偿标准低,村集体经济积累少,筹集参保资金困难 | 第46页 |
·农村特困群体参保困难的原因 | 第46-47页 |
·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 | 第47页 |
·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之间衔接不畅的分析 | 第47-51页 |
·新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未能及时参保的原因 | 第51页 |
·其它问题的原因 | 第51-53页 |
·农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严重缺失 | 第51页 |
·养老金水平偏低问题的原因 | 第51-52页 |
·超龄老人享受待遇问题的成因 | 第52页 |
·部分村社干部和村民社会保险意识有待提高 | 第52页 |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问题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其他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验与启示 | 第53-59页 |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经验与启示 | 第53-54页 |
·苏州市试点基本情况 | 第53页 |
·无锡市试点基本情况 | 第53-54页 |
·江苏省经验对广州市的启示 | 第54页 |
·深圳市农村养老保险经验与启示 | 第54-56页 |
·基本情况 | 第54-55页 |
·具体方法 | 第55-56页 |
·深圳市经验对广州市的启示 | 第56页 |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经验与启示 | 第56-59页 |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熟的标志 | 第56-57页 |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情况 | 第57-58页 |
·国外经验对广州市的启示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59-65页 |
·近期目标及措施 | 第59-64页 |
·广泛深入宣传,提高参保人社保意识 | 第59-60页 |
·建立正确的利益引导机制 | 第60页 |
·调整完善政策 | 第60-62页 |
·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 第62页 |
·继续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 第62页 |
·拓宽农保基金增值渠道,加强基金监督管理力度 | 第62-63页 |
·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 | 第63-64页 |
·确保新征地项目涉及的被征地农民及时参保 | 第64页 |
·中远期目标及思路 | 第64-65页 |
·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 第64页 |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 第64页 |
·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体系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