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4-66页 |
1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理论 | 第14-15页 |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名的认识 | 第14页 |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15页 |
2 现代医学研究 | 第15-25页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 第15-16页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 第16-18页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 | 第18-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的相关理化检查 | 第25-31页 |
·骨密度 | 第25页 |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 第25-26页 |
·骨生物力学 | 第26页 |
·生化检查 | 第26-31页 |
4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概况 | 第31-36页 |
·钙制剂 | 第31-32页 |
·降钙素 | 第32-33页 |
·雌激素 | 第33-34页 |
·Ipriflavone | 第34页 |
·双膦酸盐类 | 第34-35页 |
·活性型维生素D | 第35页 |
·维生素K | 第35-36页 |
·氟化钠(Sodium Fluoride,NaF) | 第36页 |
·蛋白同化类固醇 | 第36页 |
·甲状腺荷尔蒙 | 第36页 |
5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 | 第36-37页 |
6 中医的辨证分型及治则研究 | 第37-46页 |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特点 | 第37-38页 |
·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第38-43页 |
·中医治则研究 | 第43-46页 |
7 植物雌激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 第46-56页 |
·传统应用 | 第47-49页 |
·现代应用 | 第49-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66-106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66-73页 |
·实验动物 | 第66页 |
·饲养条件 | 第66页 |
·实验药物 | 第66-67页 |
·实验仪器 | 第67页 |
·实验试剂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9页 |
·血生化指标的检测 | 第69页 |
·骨密度检测 | 第69页 |
·骨形态计量学检测 | 第69页 |
·PCR检测 | 第69-73页 |
2 结果 | 第73-91页 |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日常情况的影响 | 第73页 |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体重增长的影响 | 第73-76页 |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进食量的影响 | 第76-78页 |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进食量的影响 | 第78-81页 |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81-85页 |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 第85-88页 |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组织整合素avβ3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88-91页 |
3 讨论 | 第91-100页 |
·模型的可用性 | 第91页 |
·大鼠体重、饮食量的变化 | 第91-92页 |
·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学的变化 | 第92-95页 |
·血清中Ca离子、P离子的变化 | 第95页 |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 第95-96页 |
·骨钙素的变化 | 第96页 |
·雌激素浓度的变化及Erβ、Erα表达的变化 | 第96-98页 |
·皮质醇和孕激素浓度的变化 | 第98-99页 |
·整合素αvβ3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99-100页 |
4 结论 | 第100页 |
5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00-101页 |
·寻找有效部位 | 第100-101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101页 |
·寻找精确作用部位 | 第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学习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