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选题的缘由 | 第13-19页 |
·城市公园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及随之产生的问题 | 第13-19页 |
·公园环境被破坏的重要原因——游人破坏行为 | 第19页 |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19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22页 |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框架 | 第23-2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论文实施框架 | 第24-26页 |
第2章 游人破坏性行为研究 | 第26-44页 |
·环境——行为学基础理论 | 第26-28页 |
·环境行为学概述 | 第26页 |
·人、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 第26-27页 |
·环境知觉的各派理论 | 第27-28页 |
·空间行为研究 | 第28页 |
·游人破坏性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破坏性行为 | 第28-29页 |
·游人破坏性行为的概念 | 第29页 |
·公园管理法规与游人破坏性行为 | 第29-33页 |
·游人禁止行为统计 | 第30-32页 |
·综合分析 | 第32-33页 |
·游人破坏性行为的分类 | 第33-38页 |
·根据入园目的的分类 | 第33-34页 |
·根据人的主观能动性分类 | 第34-35页 |
·根据表现形式的分类 | 第35页 |
·根据其破坏结果的分类 | 第35页 |
·根据不同行为主体进行分类 | 第35-37页 |
·根据不同行为客体进行分类 | 第37-38页 |
·游人破坏性行为的特性 | 第38-40页 |
·破坏性 | 第38页 |
·可变性 | 第38-39页 |
·可导性 | 第39页 |
·从众性 | 第39页 |
·叠加性 | 第39页 |
·路径性 | 第39页 |
·差异性 | 第39页 |
·多样性 | 第39-40页 |
·游人破坏性行为产生的原因讨论 | 第40-43页 |
·内因——游人主观意识的破坏行为 | 第40页 |
·外因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开放式城市公园游人破坏性行为调查研究 | 第44-68页 |
·实地调研设计 | 第44-48页 |
·调研地点的确定 | 第44-47页 |
·调研方法 | 第47-48页 |
·游人在开放式城市公园中的活动内容 | 第48-53页 |
·游赏 | 第49页 |
·体育锻炼 | 第49-50页 |
·参加活动 | 第50页 |
·休闲休憩 | 第50-51页 |
·艺术活动 | 第51页 |
·户外餐饮 | 第51页 |
·经营活动 | 第51-52页 |
·交通穿行 | 第52-53页 |
·游人破坏性行为调查分析 | 第53-61页 |
·不同行为主体破坏性行为分析 | 第53-58页 |
·不同入园目的的游人破坏性行为分析 | 第58页 |
·不同行为客体的游人破坏性行为分析 | 第58-60页 |
·游人破坏性行为发生区域分析 | 第60页 |
·调查现状的综合分析 | 第60-61页 |
·开放式城市公园环境使用后评价探讨 | 第61-66页 |
·公园环境使用后评价 | 第61-63页 |
·基于游人破坏性行为研究的开放式城市公园环境使用后评价 | 第63页 |
·评价因子探讨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开放式城市公园优化设计 | 第68-86页 |
·开放式城市公园游人破坏性行为设计对策 | 第68-76页 |
·拦阻 | 第68-69页 |
·偶合 | 第69-73页 |
·诱导 | 第73-75页 |
·规避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公园设计规范》与开放式城市公园的讨论 | 第76-79页 |
·环境容量与设施 | 第76-78页 |
·场地面积 | 第78页 |
·路网设计 | 第78-79页 |
·游人出入口设计 | 第79页 |
·开放式城市公园设计导向 | 第79-85页 |
·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 第79-81页 |
·场地设计 | 第81-82页 |
·路网规划 | 第82-83页 |
·设施规划 | 第83-84页 |
·绿化规划 | 第84-85页 |
·公众参与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86-87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87页 |
·研究的前景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图表目录 | 第92-94页 |
附录一 | 第94-95页 |
附录二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