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1 斜纹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斜纹夜蛾抗药性现状 | 第11-13页 |
| ·斜纹夜蛾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1-12页 |
| ·斜纹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2页 |
| ·斜纹夜蛾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2页 |
| ·斜纹夜蛾对其它杀虫剂的抗性 | 第12-13页 |
| ·斜纹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筛选 | 第13页 |
| ·斜纹夜蛾抗药性机制研究 | 第13-15页 |
| ·斜纹夜蛾抗药性遗传 | 第15-16页 |
| 2 酰基肼类杀虫剂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酰基肼类杀虫剂的发展 | 第16-17页 |
| ·酰基肼类杀虫剂生物活性 | 第17-18页 |
| ·干扰蜕皮 | 第17-18页 |
| ·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作用 | 第18页 |
| ·昆虫对酰基肼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18-20页 |
| ·昆虫对酰基肼类杀虫剂抗性机制 | 第20页 |
| 3 昆虫蜕皮激素受体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 ·昆虫蜕皮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 | 第20-22页 |
| ·核受体超气门蛋白自然配体与空间结构 | 第22-24页 |
| ·蜕皮激素与EcR、USP 作用方式 | 第24-25页 |
| ·酰基肼类杀虫剂作用机制 | 第25页 |
| 4 本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斜纹夜蛾抗性监测及抗性生化机制 | 第27-3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供试斜纹夜蛾 | 第27页 |
| ·供试药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 ·酶活力测定 | 第29-30页 |
| ·酯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 ·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 ·乙酰胆碱酯酶动力学参数Km、Vmax 的测定 | 第29-30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0页 |
|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抗性测定 | 第30-32页 |
| ·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 第30-31页 |
| ·对其它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 第31-32页 |
| ·解毒酶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 ·乙酰胆碱酯酶动力学常数测定 | 第33-34页 |
| 3 讨论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亚致死效应研究 | 第36-4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 ·供试虫源及饲养 | 第36页 |
| ·供试药剂 | 第36-37页 |
| ·毒力测定 | 第37页 |
| ·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7页 |
| ·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解毒酶的影响 | 第37-38页 |
| ·酯酶活性的测定 | 第37-38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页 |
| ·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的测定 | 第38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8页 |
|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甲氧虫酰肼亚致死剂量的确定 | 第38-39页 |
| ·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9页 |
| ·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解毒酶的影响 | 第39-41页 |
| ·酯酶 | 第39页 |
| ·多功能氧化酶 | 第39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 | 第39-41页 |
| 3 讨论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性选育及抗性风险评估 | 第43-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 ·供试虫源及饲养 | 第43-44页 |
| ·供试药剂 | 第44页 |
| ·毒力测定 | 第44页 |
| ·抗性选育 | 第44页 |
| ·现实遗传力(h2 )的估算 | 第44页 |
| ·抗性风险评估 | 第44-4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甲氧虫酰肼抗性斜纹夜蛾品系选育 | 第45-46页 |
| ·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性现实遗传力 | 第46页 |
| ·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性发展速率预测 | 第46-47页 |
| 3 讨论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昆虫ECR 配体结合区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9-5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 ·氨基酸序列来源 | 第50页 |
| ·序列比对 | 第50页 |
| ·系统发生树构建 | 第50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 ·EcR 配体结合区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50-51页 |
| ·系统发生分析 | 第51-56页 |
| 3 讨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