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8页 |
| 前言 | 第18-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2页 |
| 第一部分 致病性大肠杆菌ΔESPH 的构建及功能探讨 | 第22-4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29-38页 |
| 3 讨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第二部分 效应分子在EPEC 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 第43-76页 |
| 第一节 MAP、ESPF 在EPEC 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中作用 | 第43-5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 2 结果 | 第47-51页 |
| 第二节 EPEC 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效应分子筛选 | 第51-6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54-61页 |
| 第三节 TIR在线粒体功能下降中的作用 | 第61-7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6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66-72页 |
| 3 讨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第三部分 效应分子在EPEC 感染粘附、脱落损伤中的作用 | 第76-8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78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78-84页 |
| 3 讨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 全文小结 | 第88-89页 |
| 附图 | 第89-92页 |
| 综述 | 第92-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