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国外奶牛业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美国奶牛业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日本奶牛业发展的概况 | 第10页 |
·意大利奶牛业概况 | 第10-11页 |
·新时期我国奶牛业发展的概况 | 第11-13页 |
·牛奶消费的主战场在城镇 | 第12页 |
·外资企业以新的形式进入中国奶牛业 | 第12页 |
·质量安全已引发消费者对行业信用危机 | 第12-13页 |
·饲养方式落后好奶难求 | 第13页 |
·奶牛“两病”净化艰难,影响牛场效益 | 第13页 |
·成本上涨,奶农受害 | 第13页 |
·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第13-16页 |
·奶牛品种性能不良,饲养方式粗放,生产水平与效益低下 | 第13-14页 |
·奶牛养殖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健全 | 第14页 |
·区域布局不合理 | 第14-15页 |
·乳品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 | 第15页 |
·精饲料、优质粗饲料和总量相对不足 | 第15页 |
·宣传力度不够,人均消费水平低 | 第15-16页 |
·国外奶牛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16-18页 |
·发展奶牛业一体化经营 | 第16页 |
·建立合作组织,保护奶农利益 | 第16页 |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16-17页 |
·加强对奶农的培训 | 第17页 |
·进行市场调控,稳定奶牛业市场 | 第17-18页 |
·开拓奶牛业消费市场 | 第18页 |
·重视环境治理 | 第18页 |
·现阶段我国奶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奶牛饲养混乱 | 第19页 |
·奶源收购混乱 | 第19页 |
·乳品加工混乱 | 第19-20页 |
·市场秩序混乱 | 第20页 |
·标准混乱 | 第20-21页 |
·河南奶牛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21-24页 |
·河南奶牛业的发展现状 | 第21页 |
·大型乳制品企业在河南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河南奶牛业的格局及发展趋势 | 第22页 |
·河南发展奶牛业的优势 | 第22-23页 |
·河南奶牛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23页 |
·河南奶牛业发展前景展望 | 第23-24页 |
2 引言 | 第24-2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实施步骤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4 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优势 | 第27-30页 |
·资源优势 | 第27页 |
·区位优势 | 第27页 |
·基础优势 | 第27页 |
·广阔的市场 | 第27页 |
·技术优势 | 第27-28页 |
·政策优势 | 第28页 |
·历史悠久,群众有饲养奶牛的习惯 | 第28页 |
·加工业优势 | 第28-30页 |
5 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现状 | 第30-38页 |
·发展奶业生产基础条件优越 | 第30页 |
·奶牛业生产稳步发展,产业化体系日益完善 | 第30-31页 |
·奶牛饲料作物与青贮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 第31页 |
·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是洛阳市奶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 第31-32页 |
·奶牛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出现“奶牛农业”现象 | 第32-34页 |
·奶牛养殖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 第33页 |
·推广玉米青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 第33-34页 |
·乳品加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 第34页 |
·城乡居民奶类消费日益增加,拉动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逐年高幅增长.. | 第34-35页 |
·“洛阳模式”奶牛场/小区的同心经济圈规律 | 第35-38页 |
·“同心”经济圈的规律 | 第35页 |
·奶牛场/小区“洛阳模式”的规律 | 第35-36页 |
·奶牛业发展养殖模式多样、奶源基地建设走向正规(化) | 第36-38页 |
6 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8-41页 |
·奶牛养殖小区作用发挥不够,局部地区超出承载力 | 第38页 |
·小区服务开发不够,管理需要加强 | 第38页 |
·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部分小区基础设施不健全 | 第38页 |
·鲜奶价格偏低,且乳品加工企业收奶价格不一 | 第38-39页 |
·企业和农户联结机制不紧密,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 第39页 |
·受其他地区优惠政策吸引,部分奶牛外流 | 第39页 |
·乳品加工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严重 | 第39-41页 |
7 洛阳市奶牛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41-45页 |
·实行奶牛产业发展的区域规划,发展绿色奶牛产业 | 第41-42页 |
·发展绿色奶牛产业,扩大优质奶源基地 | 第41页 |
·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 第41-42页 |
·建立“市场+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奶牛业产业化模式 | 第42-43页 |
·加工企业与农户的联结 | 第42-43页 |
·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整合奶牛业加工资源 | 第43页 |
·搞好良种工程建设,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 | 第43页 |
·积极开发饲料饲草资源,为奶牛业发展提供保证 | 第43-44页 |
·加强奶牛业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 第44页 |
·加快先进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奶牛业生产科技含量 | 第44页 |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Abstract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