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形成及油气分布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44页 |
·板块构造背景 | 第15-16页 |
·基底性质 | 第16-21页 |
·中生代的构造和盆地系统 | 第21-25页 |
·昆仑山、阿尔金山与盆地的耦合关系 | 第25-31页 |
·新生代层序分布 | 第31-44页 |
3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分析 | 第44-66页 |
·断裂系统及其特征 | 第44-51页 |
·断裂的控制作用 | 第51-61页 |
·褶皱构造的分区特征 | 第61-64页 |
·褶皱成因类型与构造样式 | 第64-66页 |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分析 | 第66-71页 |
·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依据 | 第66-68页 |
·新生代早期构造形成与演化历史分析 | 第68-70页 |
·新生代晚期构造形成与演化历史分析 | 第70-71页 |
5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气分布规律 | 第71-102页 |
·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特征 | 第71-73页 |
·第三纪断坳陷期主力烃源岩的沉积展布 | 第73-80页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主要储集类型 | 第80-93页 |
·构造变形对油气富集规律控制作用及有利区带预测 | 第93-102页 |
6 结论及认识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