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有限合伙的基本属性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有限合伙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12-15页 |
一、英美法系 | 第12页 |
二、大陆法系 | 第12-13页 |
三、我国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有限合伙的法律特征 | 第15-18页 |
一、有限合伙人员组成的双重性 | 第15页 |
二、有限合伙责任形式的双重性 | 第15-16页 |
三、有限合伙属人资兼合且偏人合性 | 第16-17页 |
四、有限合伙经营管理主体的单一性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有限合伙的法律地位和性质界定 | 第18-19页 |
一、有限合伙的法律地位 | 第18页 |
二、有限合伙的性质界定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有限合伙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有限合伙的起源及其成因 | 第20-22页 |
一、有限合伙的起源 | 第20-22页 |
二、有限合伙的成因 | 第22页 |
第二节 有限合伙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22-31页 |
一、英美法系有限合伙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22-25页 |
二、大陆法系有限合伙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25-27页 |
三、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27-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有限合伙制度的魅力 | 第32-42页 |
第一节 有限合伙的比较优势 | 第32-36页 |
一、有限合伙相对于普通合伙的比较优势 | 第32-34页 |
二、有限合伙相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比较优势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有限合伙的制度创新 | 第36-38页 |
一、打破合伙的无限连带责任制 | 第36-37页 |
二、法人可以成为有限合伙人 | 第37页 |
三、有限合伙人相对独立 | 第37-38页 |
四、普通合伙人经营控制合伙企业 | 第38页 |
第三节 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立法价值 | 第38-41页 |
一、完善我国合伙制度的现实需要 | 第38-39页 |
二、企业进行融资的需要 | 第39-40页 |
三、日益增长的民间投资的需要 | 第40-41页 |
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客观要求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困境 | 第42-48页 |
第一节 制度设计造成有限合伙的适用局限 | 第42-46页 |
一、有限合伙的设立登记要求不利于保护第三人利益 | 第42-43页 |
二、有限合伙的人数限制不利于风险项目筹集大量资金 | 第43-44页 |
三、有限合伙的“安全港”条款不符合社会现实 | 第44-45页 |
四、普通合伙人缺失后的规定不利于有限合伙的稳定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外部因素影响有限合伙的功能发挥 | 第46-47页 |
一、社会信用的缺乏限制有限合伙功能的发挥 | 第46页 |
二、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限制有限合伙的功能发挥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48-61页 |
第一节 制度保障方面的完善 | 第48-52页 |
一、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第48-49页 |
二、开展合伙登记制度 | 第49-50页 |
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 第50-51页 |
四、完善出资变更制度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立法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 第52-60页 |
一、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人数方面的完善 | 第52-53页 |
二、合伙人出资问题的完善 | 第53-54页 |
三、有限合伙人权利义务体系的完善 | 第54-55页 |
四、完善有限合伙“安全港”条款 | 第55-56页 |
五、完善有限合伙人派生诉讼制度 | 第56-57页 |
六、完善普通合伙人缺失后有限合伙的延续问题 | 第57页 |
七、有限合伙立法模式的完善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