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研究结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贸易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 ·贸易摩擦理论背景和基础 | 第15-16页 |
| ·贸易摩擦的成因理论 | 第16-17页 |
| ·贸易摩擦的微观理论 | 第16-17页 |
| ·贸易摩擦的宏观理论 | 第17页 |
| ·贸易摩擦的动态演进过程 | 第17-19页 |
| ·贸易摩擦的实质 | 第19-20页 |
| ·国际贸易摩擦是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 第19页 |
| ·国际贸易摩擦是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 第19-20页 |
|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中日农业贸易现状分析及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回顾 | 第22-35页 |
| ·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 | 第22-25页 |
| ·进出口现状 | 第22-24页 |
| ·进出口贸易结构 | 第24-25页 |
|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指数 | 第25-32页 |
| ·贸易结合度指数 | 第25-26页 |
| ·中国对日本产贸专业化系数测算 | 第26-28页 |
| ·产业内贸易程度 | 第28-31页 |
|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 第31-32页 |
|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回顾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中日农业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 第35-44页 |
| ·结构问题 | 第35页 |
| ·中国农产品出口国家或地区过于集中 | 第35页 |
| ·中国农产品仍是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 | 第35页 |
| ·中日农产品长期失衡 | 第35-36页 |
| ·日本实施的贸易壁垒 | 第36-41页 |
| ·关税贸易壁垒 | 第36-37页 |
| ·进口配额 | 第37页 |
| ·技术贸易壁垒 | 第37-39页 |
|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 第39-40页 |
| ·舆论壁垒 | 第40-41页 |
| ·突发性原因 | 第41-44页 |
| ·疫病 | 第41页 |
| ·政治原因 | 第41-44页 |
| 第五章 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对策 | 第44-49页 |
| ·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 第44-45页 |
|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第44-45页 |
| ·健全我国应急性机制 | 第45页 |
| ·加强贸易双方的协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 第45-46页 |
| ·熟悉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我国产品贸易的正当权益 | 第46-48页 |
| ·培养熟悉WTO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的人才 | 第47页 |
| ·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保护措施 | 第47页 |
| ·学习他国经验并联合其他成员共同起诉 | 第47-48页 |
| ·积极推动中日FTA的建立 | 第48页 |
| ·积极改善中日政治关系,减少政治对两国农业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