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Summary | 第7-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5页 |
1 仔猪腹泻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1.1 传染性因素 | 第14-15页 |
1.2 非传染性因素 | 第15-17页 |
2 产气荚膜梭菌概述 | 第17-24页 |
2.1 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组特征 | 第17-18页 |
2.2 产气荚膜梭菌的类型 | 第18-19页 |
2.3 产气荚膜梭菌分泌的毒素 | 第19-21页 |
2.4 C型产气荚膜梭菌 | 第21-22页 |
2.5 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机理 | 第22-24页 |
3 转录组学在仔猪腹泻中的研究现状 | 第24-30页 |
3.1 转录组学概述 | 第24-27页 |
3.1.1 RNA-Seq测序技术的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1.2 RNA-Seq测序技术的工作流程 | 第26-27页 |
3.2 转录组学在仔猪腹泻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3.3 转录组学在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研究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4 蛋白质组学在仔猪腹泻中的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4.1 蛋白质组学概述 | 第30-32页 |
4.1.1 基于光谱计数的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 | 第30-31页 |
4.1.2 基于离子强度的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 | 第31-32页 |
4.2 蛋白质组学在仔猪腹泻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5 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4-35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4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5-37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35页 |
1.2 仔猪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 | 第35页 |
1.3 样品采集 | 第35-36页 |
1.4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1.4.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6页 |
1.4.2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7-46页 |
2.1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试验方法 | 第37-42页 |
2.1.1 蛋白提取、浓度检测及酶解 | 第38-39页 |
2.1.2 LC-MS/MS数据采集 | 第39页 |
2.1.3 蛋白质谱鉴定 | 第39-40页 |
2.1.4 蛋白差异表达分析 | 第40页 |
2.1.5 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2页 |
2.2 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联合分析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2.2.1 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 | 第42页 |
2.2.2 关联基因与共表达基因筛选 | 第42-43页 |
2.2.3 关联基因与共表达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 第43页 |
2.2.4 关联基因与共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3页 |
2.3 RT-qPCR验证实验 | 第43-46页 |
2.3.1 去除基因组DNA | 第44页 |
2.3.2 mRNA反转录 | 第44页 |
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87页 |
1 仔猪回肠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 第46-66页 |
1.1 仔猪回肠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 | 第46-62页 |
1.1.1 仔猪回肠组织蛋白浓度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1.1.2 肽段特征与蛋白鉴定结果 | 第47-49页 |
1.1.3 蛋白差异表达分析结果 | 第49-51页 |
1.1.4 差异表达蛋白聚类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1.1.5 差异表达蛋白GO功能注释结果 | 第53-55页 |
1.1.6 差异表达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 第55-59页 |
1.1.7 差异表达蛋白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第59-62页 |
1.2 讨论 | 第62-65页 |
1.3 小结 | 第65-66页 |
2 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数据联合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 第66-87页 |
2.1 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数据联合分析结果 | 第66-81页 |
2.1.1 转录组数据统计结果 | 第66页 |
2.1.2 关联基因与共表达基因筛选结果 | 第66-67页 |
2.1.3 关联基因与共表达基因表达特征 | 第67-70页 |
2.1.4 共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结果 | 第70-74页 |
2.1.5 共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 第74-77页 |
2.1.6 共表达基因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第77-80页 |
2.1.7 差异表达基因RT-qPCR验证结果 | 第80-81页 |
2.2 讨论 | 第81-86页 |
2.3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创新点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3页 |
附录 | 第103-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作者简介 | 第130-132页 |
导师简介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