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引言 | 第9页 |
·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 | 第9页 |
·细胞因子及基因治疗的应用 | 第9-1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3-17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18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18-19页 |
·兔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 第19-23页 |
·pLNC-GFP-hIGF-I 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及对其相关检测 | 第23-25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5-29页 |
·原代兔髓核细胞共聚焦成像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 第25页 |
·兔髓核细胞活力测定 | 第25页 |
·RT-PCR 方法检测集聚蛋白聚糖及II 型胶原的表达 | 第25-26页 |
·原代兔髓核细胞II 型胶原及集聚蛋白聚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 第26页 |
·pLNC-GFP-hIGF-I 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及鉴定 | 第26-27页 |
·RT-PCR 检测A、B、C、D 四组兔髓核细胞II 型胶原及集聚蛋白聚糖的表达情况 | 第27-28页 |
·MTT 法测定A、B、C、D 四组髓核细胞生长曲线 | 第28-29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9-34页 |
·靶细胞的选择及体外培养 | 第29-30页 |
·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30-32页 |
·载体的选择 | 第32-3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3-3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中文摘要 | 第41-43页 |
Abstract | 第43-4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