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本文的逻辑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制分析 | 第16-24页 |
·货币理论关于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 第16-17页 |
·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中性论 | 第16页 |
·凯恩斯的货币非中性论 | 第16-17页 |
·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与非中性观 | 第17页 |
·金融发展理论关于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 第17-18页 |
·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第18-24页 |
·信贷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 | 第18-21页 |
·信贷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21页 |
·信贷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 | 第21-24页 |
第3章 我国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增长的状况分析 | 第24-35页 |
·我国经济增长与信贷增长状况分析 | 第24-28页 |
·我国GDP增长状况 | 第24-25页 |
·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增长状况 | 第25-27页 |
·我国银行信贷的增长状况 | 第27-28页 |
·银行信贷存在的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28-35页 |
·信贷投放的产业结构倾斜 | 第28-29页 |
·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 | 第29-31页 |
·信贷地区结构性倾斜 | 第31-32页 |
·信贷品种结构单一 | 第32-33页 |
·信贷客户结构单一 | 第33-34页 |
·信贷市场份额结构不协调 | 第34-35页 |
第4章 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35-50页 |
·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典型相关性分析 | 第35-39页 |
·典型相关性分析的含义 | 第35-36页 |
·典型相关性分析的步骤 | 第36-37页 |
·数据选取的相关说明 | 第37页 |
·实证结果 | 第37-39页 |
·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 | 第39-48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9-42页 |
·协整检验 | 第42-44页 |
·误差修正模型(ECM) | 第44-46页 |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6-48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第5章 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 第50-56页 |
·建立金融信用评价体系,为信贷结构优化创造良好环境 | 第50-51页 |
·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 第51-54页 |
·调整贷款行业结构,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拓展优良客户 | 第52页 |
·调整信贷区域结构,合理分配信贷资金 | 第52-53页 |
·调整信贷客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 第53页 |
·增强信贷产品的研发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信贷产品 | 第53-54页 |
·发展专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