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缘起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 | 第7-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论文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 第11-12页 |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理论研究 | 第13-27页 |
·几种城市更新的手法 | 第14-17页 |
·功能主义 | 第14-15页 |
·结构主义 | 第15-16页 |
·空间形态主义 | 第16-17页 |
·城市复兴呼唤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 | 第17-20页 |
·我国城市旧区复兴的理论和实践缺陷 | 第17-18页 |
·城市复兴对人文方法的呼唤 | 第18页 |
·人文的复兴方法的基点和逻辑 | 第18-20页 |
·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 | 第20-24页 |
·对人文与文化的理解 | 第20-21页 |
·文化的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的结合 | 第21-22页 |
·文化在城市复兴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 第22-23页 |
·文化在引导城市复兴实践过程中重要性 | 第23-24页 |
·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 | 第24页 |
·以文化为导向的几种城市复兴策略 | 第24-26页 |
·文化地标(cultural landmark) | 第25页 |
·文化区(cultuxal quarter) | 第25-26页 |
·文化节(cultural festival)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建立文化地标引导城市复兴 | 第27-44页 |
·建设新的文化旗舰项目为文化地标 | 第28-35页 |
·古根汉姆博物馆 | 第29-34页 |
·都柏林之锥 | 第34-35页 |
·改造老工业建筑或工业区等为新的文化地标 | 第35-43页 |
·中山岐江公园 | 第35-41页 |
·史密斯菲尔德市场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通过文化区的改造引导城市复兴 | 第44-69页 |
·改造成文化商业区 | 第44-52页 |
·利物浦港的复兴 | 第45-49页 |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复兴 | 第49-52页 |
·通过功能置换改造成创意产业区 | 第52-57页 |
·保护和修善历史文化区 | 第57-68页 |
·德国德累斯顿历史城区复兴 | 第58-63页 |
·里昂红十字坡改造复兴 | 第63-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以文化节的举办为契机带动城市复兴 | 第69-80页 |
·地方文化节引导的城市改造复兴 | 第69-71页 |
·格拉斯哥文化艺术节 | 第69-70页 |
·爱丁堡艺术节 | 第70-71页 |
·大型文化活动引发的城市改造复兴 | 第7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