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作为交涉的诉讼过程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3页
   ·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主要理论基点和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2章 纠纷解决中的诉讼与交涉第13-18页
   ·“诉讼”的产生是“私力救济”向“公力救济”过渡的标志第13页
   ·法律表达与法律实践的现实差距第13-15页
   ·诉讼中“私力因素”从幕后走到台前第15-16页
   ·交涉贯穿诉讼过程的始终第16-18页
第3章 诉讼行为人之间的交涉第18-27页
   ·作为交涉主体的诉讼行为人第18-19页
     ·诉讼行为人第18页
     ·诉讼行为人的权能第18-19页
   ·诉讼进程中交涉的形态第19-27页
     ·沟通——以语言为载体的传输第20-21页
     ·首唱与唱和——规范的发出者与规范接受者第21-22页
     ·博弈——诉讼行为人权能的制衡第22-25页
     ·调解——法官主持下的诉讼当事人之间的互动第25页
     ·合意——交涉的理想状态第25-27页
第4章 影响交涉的因素第27-35页
   ·个体因素第27-31页
     ·年龄第27-28页
     ·性别第28-29页
     ·知识水平第29页
     ·心理因素第29-31页
   ·社会结构因素第31-34页
     ·社会身份第31-32页
     ·经济状况第32-33页
     ·社会关系第33-34页
   ·法律因素第34-35页
     ·诉讼周期第34页
     ·诉讼程序第34-35页
第5章 作为“交涉”的司法实践第35-44页
   ·民事诉讼调解---法官主持下原告与被告的交涉第35-36页
     ·民事诉讼调解的历史沿革第35-36页
     ·民事诉讼调解的运行现状第36页
   ·辩诉交易---公诉机关与被告人的交涉第36-37页
     ·辩诉交易的发展第36-37页
     ·辩诉交易的中国适用第37页
   ·刑事和解——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交涉第37-41页
     ·刑事和解的概念第37-38页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第38-39页
     ·刑事和解的“交涉”主体第39页
     ·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扮演的角色第39-40页
     ·“自愿”是刑事和解必须坚持的原则第40-41页
     ·刑事和解制度的社会意义第41页
   ·行政诉讼和解——国家与公民的交涉第41-44页
     ·行政诉讼真的不能“调解”吗?第41-42页
     ·行政诉讼和解的现实变通第42-43页
     ·行政诉讼和解的公开推动第43-44页
第6章 在法律荫影之下的交涉第44-49页
   ·什么是“法益”?第44-45页
   ·交涉需要“法益”的过滤第45页
   ·“法益”如何被实现第45-49页
     ·有效的规范机制第46-47页
     ·有效的裁决机制第47页
     ·规范机制和裁决机制的关系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事诉讼中举报人的权利保护
下一篇:《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运行状况之实证分析--以一个贫困地区的基层法院为分析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