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主义简论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一、论文选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2页 |
| 1. 论文的基本内容 | 第10页 |
| 2. 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0页 |
| 3.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2页 |
| 第1章 何谓科学人文主义 | 第12-20页 |
| ·科学人文主义的内涵 | 第12-13页 |
| ·科学人文主义的发展 | 第13-18页 |
| ·传统型与激进型观点 | 第14-15页 |
|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人性化思想 | 第15-16页 |
| ·波兰尼的“意会认知论” | 第16-18页 |
| ·关于科学人文主义的思考 | 第18-20页 |
| 第2章 科学人文主义的理论意蕴 | 第20-27页 |
| ·科学人文主义以科学为基础,强调人文的价值 | 第20-21页 |
| ·科学人文主义是科学、自然和人类的统一 | 第21-23页 |
| ·科学人文主义倡导科技与人文的协调发展 | 第23-25页 |
| ·科学人文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 第25-27页 |
| 第3章 科学人文主义何以可能 | 第27-44页 |
| ·科学与人文的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 ·科学与人文的差异与联系 | 第29-31页 |
| ·科学与人文的差异 | 第29页 |
| ·科学与人文的联系 | 第29-31页 |
| ·科学人文主义得以可能的理论支持 | 第31-37页 |
| ·萨顿的科学史观 | 第31-33页 |
| ·默顿对清教的研究及科学精神气质 | 第33-35页 |
| ·波兰尼意会认知的运行机制——内居 | 第35-37页 |
| ·科学人文主义得以可能的现实根据和要求 | 第37-44页 |
| ·科学与人文的原初统一 | 第37-39页 |
| ·人类脑功能的定位 | 第39-40页 |
| ·人的全面发展 | 第40-42页 |
| ·社会的未来走向 | 第42-44页 |
| 第4章 科学人文主义如何可能 | 第44-54页 |
| ·科学与人文的方法互用 | 第44-45页 |
| ·科学与人文的精神互动 | 第45-47页 |
| ·科学与人文的价值统一 | 第47-49页 |
| ·科学与人文的理性融合 | 第49-51页 |
| ·科学与人文的知识互化 | 第51-54页 |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