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半湿润流域洪水预报模型的研制及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水文模型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 ·半干湿地区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2 相关模型的分析 | 第22-43页 |
| ·双超模型介绍 | 第22-30页 |
| ·超模型的分析 | 第30-35页 |
| ·新安江模型简介 | 第35-39页 |
| ·新安江模型的分析 | 第39-43页 |
| 3 SAH模型的提出 | 第43-60页 |
| ·半干湿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 ·SAH模型的总体思路 | 第45-48页 |
| ·SAH模型结构 | 第48-58页 |
| ·SAH模型特点 | 第58-60页 |
| 4 模型验证及对比分析 | 第60-92页 |
| ·应用流域介绍 | 第60-63页 |
| ·模型计算与验证 | 第63-88页 |
| ·对比分析 | 第88-92页 |
| 5 SAH模型参数分析 | 第92-102页 |
| ·参数概况 | 第92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92-93页 |
| ·敏感性分析 | 第93-101页 |
| ·率定方法总结 | 第101-102页 |
| 6 模拟时间尺度对SAH模型的影响 | 第102-121页 |
| ·研究水文尺度的意义 | 第102-103页 |
| ·资料的尺度转换处理 | 第103-105页 |
| ·静态参数方法 | 第105-116页 |
| ·动态参数方法 | 第116-121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21-123页 |
| ·结论 | 第121-122页 |
| ·不足之处与建议 | 第122-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 附录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