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的红外人脸识别方法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人脸识别概述第7-10页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内容第7-8页
     ·人脸识别算法概述第8-9页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第9-10页
   ·多光谱人脸识别分析第10-12页
   ·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的鲁棒性人脸识别方法概述第12-13页
     ·随机投影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第12页
     ·稀疏表征人脸识别方法概述第12-13页
   ·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的评估方案第13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基于表象的人脸识别算法第15-25页
   ·主分量分析第15-18页
     ·PCA 的基本概念第15-17页
     ·PCA 的特征值分解算法第17页
     ·基于PCA(特征脸Eigenfaces)的人脸识别方法第17-18页
     ·PCA 方法的缺点第18页
   ·线性判别分析第18-22页
     ·线性判别分析概述第18-19页
     ·线性判别分析的最佳判别方向第19-20页
     ·线性判别分析的人脸识别步骤第20-21页
     ·线性判别分析缺点第21-22页
   ·贝叶斯人脸识别分析第22-24页
     ·贝叶斯人脸识别分析方法概述第22页
     ·贝叶斯人脸识别数学定义第22-23页
     ·最大后验(MAP)和最大似然(ML)算法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基于随机投影的人脸识别方法第25-31页
   ·随机投影分析第25-28页
     ·随机投影方法概述第25-26页
     ·随机投影变换的数学描述第26-27页
     ·随机投影有效性证明第27-28页
   ·随机投影人脸识别第28-30页
     ·随机投影的应用第28页
     ·随机投影人脸识别方法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的鲁棒性人脸识别方法第31-41页
   ·l~1最小化稀疏表征人脸识别方法第32-36页
     ·人脸表征模型第32-34页
     ·l~1最小化稀疏解第34-35页
     ·l~1最小化稀疏表征分类识别方法第35-36页
   ·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的鲁棒性人脸识别方法第36-39页
     ·稀疏表征对于遮掩的鲁棒性第36-37页
     ·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的鲁棒人脸识别算法第37-39页
     ·图像横向等分策略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五章 基于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的人脸识别评估实验第41-59页
   ·CSU 人脸识别评估系统第41-48页
     ·系统概述第41-42页
     ·基本数据结构第42-43页
     ·预处理第43-44页
     ·算法的训练和测试第44-46页
     ·分析工具第46-48页
   ·实验人脸图像数据介绍第48-50页
     ·人脸数据库简介第48-49页
     ·实验数据的选择第49-50页
   ·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的人脸识别评估实验第50-57页
     ·可见光和远红外图像经典人脸算法评估第50-53页
     ·变换维数对横向分块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识别性能影响实验第53-54页
     ·横向分块随机投影和稀疏表征对遮掩的鲁棒性评估实验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致谢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研究成果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眼动跟踪技术研究
下一篇:复杂背景下红外序列图像中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