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电力线通信对无线电通信的影响及其频带的管理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3页 |
| ·电力线通信(PLC)简介 | 第8-9页 |
| ·PLC的产生和发展 | 第9-10页 |
| ·PLC的技术特性 | 第10-12页 |
| ·我国PLC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PLC网络的电磁兼容问题 | 第13-17页 |
| ·PLC网络电磁辐射的原理 | 第13-14页 |
| ·国外相关电磁兼容标准的研究制定情况 | 第14-17页 |
| ·国际上相关标准 | 第14-16页 |
| ·国内相关标准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目前PLC辐射场强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 第18-32页 |
| ·电偶极子周围的场 | 第18-24页 |
| ·自由空间电偶极子 | 第18-20页 |
| ·垂直电偶极子在半空间上的场 | 第20-22页 |
| ·水平电偶极子在半空间上面的场 | 第22-23页 |
| ·电偶极子的波阻抗 | 第23-24页 |
| ·电场与磁场转化方法误差分析 | 第24-28页 |
| ·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 ·计算结果 | 第26-28页 |
| ·不同距离电场强度的归一化方法 | 第28-31页 |
| ·归一化方法 | 第28-29页 |
| ·方法的验证 | 第29-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基于电偶极子的PLC辐射场强推算及仿真 | 第32-42页 |
| ·推算方法 | 第32页 |
| ·仿真计算及方法误差分析 | 第32-41页 |
| ·导线垂直情况 | 第32-37页 |
| ·电力线长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 ·测量点位置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电阻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导线水平情况 | 第37-38页 |
| ·导线长度的影响 | 第37页 |
| ·测量点位置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两条线路共存的情况 | 第38-41页 |
| ·两条垂直导线共存 | 第38-39页 |
| ·两条水平导线共存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PLC网络的电磁辐射实际测量及数据分析 | 第42-58页 |
| ·测量设备 | 第42-45页 |
| ·测量接收机 | 第42-43页 |
| ·接收天线 | 第43-45页 |
| ·测量接收机检波方式的选择 | 第45-47页 |
| ·测量网络的布置 | 第47-48页 |
| ·一般布置 | 第47页 |
| ·测量距离 | 第47-48页 |
| ·测量设备 | 第48页 |
| ·检波方式 | 第48页 |
| ·测量方法 | 第48-50页 |
| ·某14MBPS产品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 ·PLC传输数据前后的电场强度 | 第51-52页 |
| ·网络工作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 ·不同传输速率下PLC网络的辐射电场 | 第53页 |
| ·电力调制解调器待机时的情况 | 第53页 |
| ·某200MBPS产品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53-55页 |
| ·PLC传输数据前后的电场强度 | 第53-54页 |
| ·网络工作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4页 |
| ·不同传输速率下PLC网结的辐射电场 | 第54页 |
| ·电力调制解调器待机与工作的不同 | 第54-55页 |
| ·某PLC模拟试验网络测量 | 第55-56页 |
| ·试验网络基本情况 | 第55页 |
| ·测量内容 | 第55-56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56页 |
| ·现场与屏蔽室内的环境背景比较 | 第56页 |
| ·家用电器对辐射场强影响的分析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