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对煤热解过程中氮、硫迁移的影响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第一章 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煤中氮的测定 | 第12-13页 |
| ·煤中氮的存在形态 | 第13-14页 |
| ·煤热解过程中氮分配与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14-19页 |
| ·煤种的影响 | 第15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5-16页 |
| ·加热速率的影响 | 第16页 |
| ·气体流量的影响 | 第16页 |
| ·煤样粒度的影响 | 第16页 |
| ·反应器类型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17页 |
| ·矿物质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煤中硫的存在形态 | 第19页 |
| ·煤的脱硫方法 | 第19-20页 |
| ·煤热解过程中的硫变迁 | 第20页 |
| ·浮选对硫变迁的影响 | 第20-21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案 | 第22-29页 |
| ·煤样的选择 | 第22-23页 |
| ·煤样的制备 | 第23-24页 |
| ·浮选试验过程 | 第23-24页 |
| ·试验流程 | 第24页 |
| ·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 | 第24-26页 |
| ·分析仪器及原理 | 第26-27页 |
| ·离子色谱仪 | 第26-27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页 |
| ·元素分析 | 第27页 |
| ·实验方案 | 第27-28页 |
| ·气体流速的校正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浮选煤热解过程中N 的迁移 | 第29-54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浮选对煤热解过程中HCN 形成的影响 | 第30-36页 |
| ·程序升温热解过程HCN 的生成 | 第30-33页 |
| ·快速升温热解过程HCN 的生成 | 第33-36页 |
| ·浮选对煤热解过程中NH_3 形成的影响 | 第36-43页 |
| ·程序升温热解过程NH_3 的生成 | 第36-39页 |
| ·快速升温热解过程NH_3 的生成 | 第39-43页 |
| ·浮选对NH3 和HCN 形成作用的比较 | 第43-48页 |
| ·煤种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浮选对CHAR-N 形成的影响 | 第48-52页 |
| ·煤种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 ·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52页 |
|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浮选煤热解过程中S 的迁移 | 第54-65页 |
| ·浮选煤热解过程中H_2S 的生成 | 第54-60页 |
| ·程序升温热解过程H_2S 的生成 | 第54-58页 |
| ·快速升温热解过程H_2S 的生成 | 第58-60页 |
| ·CHAR-S 的测定 | 第60-63页 |
| ·煤种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本章小节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实验总结 | 第65-66页 |
| ·创新点 | 第66页 |
| ·建议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附录一、离子色谱标准曲线 | 第72-73页 |
| 附录二、气体流速校正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