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前言 | 第12页 |
·顶推施工法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国内发展历史 | 第14-16页 |
·顶推施工法发展特点 | 第16-17页 |
·顶推施工仿真计算方法综述 | 第17-18页 |
·论文工程背景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顶推施工阶段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参数分析 | 第21-41页 |
·传统顶推施工仿真计算思路 | 第21-22页 |
·钢箱梁有限元模型 | 第22-25页 |
·本工程仿真计算选取单元 | 第22-23页 |
·梁单元受力特性分析 | 第23-25页 |
·临时墩边界条件有限元模型 | 第25-32页 |
·单向受压单元 | 第25-27页 |
·接触单元 | 第27-28页 |
·算例分析 | 第28-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非线性作用对顶推施工过程影响 | 第32-40页 |
·大挠度 | 第32-36页 |
·应力刚化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变曲率竖曲线钢箱梁顶推计算临时墩顶标高调整量确定方法 | 第41-65页 |
·顶推方案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41-49页 |
·临时墩设置个数选择 | 第42-43页 |
·临时墩结构设计 | 第43-45页 |
·顶推施工工况划分 | 第45-47页 |
·临时墩初始标高的确定 | 第47-49页 |
·顶推过程临时墩顶标高调整方案的确定与优化 | 第49-55页 |
·传统顶推方案的总体分析 | 第49-52页 |
·传统顶推方案面临的问题 | 第52-53页 |
·确定临时墩标高调整量的思路 | 第53-55页 |
·临时墩标高调整数学模型 | 第55-59页 |
·建立临时墩标高调整方案的数学模型 | 第55-58页 |
·调整方案数学模型程序化实现 | 第58-59页 |
·联合仿真原理 | 第59-61页 |
·仿真优化原理 | 第61-64页 |
·优化算法原理 | 第61页 |
·优化目标 | 第61页 |
·约束条件 | 第61页 |
·仿真优化程序运行效率和计算速度控制原理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仿真优化程序及顶推优化方案 | 第65-77页 |
·联合仿真优化程序 | 第65-69页 |
·联合仿真优化程序模块 | 第65-67页 |
·MCCILM 程序运行流程 | 第67-69页 |
·线性条件下联合仿真优化结果 | 第69-72页 |
·临时墩标高调整方案 | 第69-70页 |
·各构件受力结果 | 第70-72页 |
·考虑几何非线性的顶推仿真优化结果 | 第72-76页 |
·临时墩标高调整方案 | 第72-73页 |
·各结构受力结果 | 第73-76页 |
·线性与非线性仿真计算结果比较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顶推仿真优化方案实施效果 | 第77-88页 |
·监测元件 | 第77-81页 |
·振弦式应变计 | 第77-78页 |
·光纤光栅传感器 | 第78-79页 |
·铂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 第79-81页 |
·主塔受力监测 | 第81-82页 |
·主塔应变监测 | 第81-82页 |
·主塔温度监测 | 第82页 |
·临时墩受力监测 | 第82-84页 |
·临时墩应变监测 | 第83页 |
·临时墩支反力监测 | 第83-84页 |
·实际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比较 | 第84页 |
·钢箱梁监测 | 第84-87页 |
·钢箱梁应力(应变)、温度监测 | 第85-86页 |
·实际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比较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录 A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