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酸及其酯类、唑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脂肪醇合成羧酸的方法 | 第8-11页 |
| ·电解氧化法 | 第8-9页 |
| ·碱氧化法 | 第9页 |
| ·氧化剂化学氧化法 | 第9页 |
| ·催化氧化法 | 第9-11页 |
| ·正己酸的生产和应用 | 第11-12页 |
| ·正己酸的用途 | 第11页 |
| ·正己酸的市场需求情况 | 第11页 |
| ·正己酸的国内外生产概况 | 第11页 |
| ·正己酸的国内外生产工艺 | 第11-12页 |
| ·H_2O_2的性质和应用 | 第12-13页 |
| ·H_2O_2的性质 | 第12-13页 |
| ·H_2O_2的应用前景 | 第13页 |
| ·钌催化剂的应用和制备 | 第13-14页 |
| ·己酸酯类的合成 | 第14-15页 |
| ·苯并咪唑的应用 | 第15页 |
| ·2-烷基苯并咪唑的应用 | 第15页 |
| ·硝基苯并咪唑的应用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正己酸的合成与表征 | 第17-24页 |
| ·正己酸的性质 | 第17页 |
| ·实验部分 | 第17-19页 |
|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17页 |
| ·反应方程式 | 第17-18页 |
| ·Ru/Al_2O_3的制备 | 第18页 |
| ·正己酸的合成 | 第18页 |
| ·正己酸合成的可能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18-19页 |
| ·正己酸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19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0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催化剂重复使用后的性能考察 | 第21页 |
| ·正己酸的谱图表征 | 第21-23页 |
| ·正己酸的红外谱图 | 第21页 |
| ·正己酸的核磁谱图 | 第21-23页 |
| ·正己酸的质谱图 | 第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3 正己酸酯类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36页 |
| ·己酸酯类的应用 | 第24页 |
| ·己酸酯类合成的反应式: | 第24页 |
| ·己酸酯类的反应机理 | 第24-25页 |
| ·主要的原料和仪器 | 第25页 |
| ·实验内容 | 第25-35页 |
| ·AlCl_3负载在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 第25-26页 |
| ·正己酸甲酯的合成 | 第26页 |
| ·正己酸甲酯合成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26-27页 |
| ·正己酸甲酯的表征 | 第27-29页 |
| ·正己酸乙酯的合成 | 第29页 |
| ·正己酸乙酯合成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29-30页 |
| ·正己酸乙酯的表征 | 第30-32页 |
| ·正己酸异丙酯的合成 | 第32页 |
| ·正己酸异丙酯合成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 ·正己酸异丙酯的表征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4 正己酸的苯并咪(噁)唑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6-46页 |
|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36页 |
| ·分析与测试 | 第36-37页 |
| ·红外光谱 | 第36-37页 |
| ·核磁共振(~1HNMR) | 第37页 |
| ·质谱 | 第37页 |
| ·熔点测试 | 第37页 |
| ·实验内容 | 第37-44页 |
| ·2-戊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 第37-38页 |
| ·2-戊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可能的反应机理探讨 | 第38-39页 |
| ·2-戊基苯并咪唑的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 ·2-戊基-5-硝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 第40页 |
| ·5-硝基-2-戊基苯并咪唑的表征 | 第40-42页 |
| ·2-戊基苯并噁唑的合成 | 第42-43页 |
| ·2-戊基苯并噁唑的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5 结论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 附图 | 第54-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