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及其商业化之路
致谢 | 第1-5页 |
内容摘要 | 第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1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文献资料综述 | 第9-11页 |
·跨学科角度 | 第9-11页 |
·法学角度 | 第9页 |
·伦理学角度 | 第9页 |
·传播学角度 | 第9-10页 |
·心理学角度 | 第10页 |
·经济学角度 | 第10-11页 |
·个案角度 | 第11页 |
·功能性角度 | 第11页 |
·调查性研究 | 第11页 |
2 “人肉搜索”的定义及其传播流程 | 第11-14页 |
·“人肉搜索”的定义 | 第11-12页 |
·“人肉搜索”的传播流程 | 第12-14页 |
·“人肉”目标的确定 | 第12-13页 |
·“人肉”搜索令的发布 | 第13页 |
·“人肉搜索”过程及其战术原理 | 第13-14页 |
·“人肉搜索”的后续影响 | 第14页 |
3 “人肉搜索”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4 “人肉搜索”的功能 | 第15-21页 |
·寻求解答 | 第15-16页 |
·制造“平民新闻” | 第16页 |
·草根时代的舆论监督 | 第16-20页 |
·人肉反腐渐趋流行 | 第16-18页 |
·媒体监督职责的不到位 | 第18-19页 |
·社会相关监督机制仍待完善 | 第19-20页 |
·纯粹炒作或博人眼球 | 第20页 |
·个人或集体情绪的宣泄 | 第20-21页 |
5 “人肉搜索”的商业化应用 | 第21-29页 |
·“人肉搜索”渐入商业化阶段 | 第21-22页 |
·“人肉搜索”商业化的成因 | 第22-26页 |
·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 第22页 |
·互联网发展的成熟和网民数量的剧增 | 第22-24页 |
·弥补机器搜索的不足 | 第24-25页 |
·存在较为可行的盈利模式 | 第25-26页 |
·“人肉搜索”商业化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 | 第26-29页 |
·“人肉搜索”引发网络暴力 | 第26-28页 |
·“人肉搜索”侵犯个人权利 | 第28-29页 |
·低俗化倾向比较严重 | 第29页 |
6 “人肉搜索”及其商业化的可行性之路 | 第29-37页 |
·“人肉搜索”暴力的防范 | 第29-31页 |
·重视网络管理 | 第29-30页 |
·网站开发隐私保护技术 | 第30-31页 |
·“人肉搜索”函待规范化和法制化 | 第31-37页 |
·“人肉搜索”函待规范 | 第31-32页 |
·培养网民素质、招募专业人员 | 第32-34页 |
·引导和提高网民的素质 | 第32页 |
·招募赏金猎人和“人肉搜索”专门人员 | 第32-33页 |
·“人肉搜索”商业化的伦理规则 | 第33-34页 |
·给“人肉搜索”立法 | 第34-37页 |
·“人肉搜索”立法要秉持公平正义 | 第34-35页 |
·明确网站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职责 | 第35-36页 |
·要建立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特殊保护制度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