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苹果论文

渭北苹果园生草栽培中生草草种的初步选择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目的意义第11-12页
   ·果园生草互作效应研究现状第12-21页
     ·地上部分相互作用第13-14页
     ·地下部分相互作用第14-15页
     ·根系生态分布与土壤营养竞争、补偿效应第15-18页
     ·生草草种的选择与果园生草互作效应的关系第18-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试验用地第21页
   ·试验设计第21页
   ·测定、统计项目第21-24页
     ·地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观测第21-22页
     ·地下部分(根系)分布测定第22页
     ·不同生草区的土壤水分含量第22-23页
     ·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含量第23-2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4-61页
   ·不同草种地上部分的生物学特性第24-31页
     ·物候表现第24-25页
     ·不同草种地上部分生物量比较第25-27页
     ·株高变化第27-29页
     ·不同草种茎叶比的比较第29页
     ·不同草种的分枝(蘖)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第29-30页
     ·对不同草种地上部分的综合评价第30-31页
   ·不同草种的根系分布特征第31-43页
     ·不同草种的根系生物量分布特征第31-34页
     ·不同草种的根长垂直分布特征第34-37页
     ·不同草种的比根长第37-39页
     ·细根的分布特征第39-43页
   ·不同生草草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43-49页
     ·对土壤有机质及pH 值的影响第43-45页
     ·对土壤N、P、K 营养的影响第45-47页
     ·不同生草草种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综合评价第47-49页
   ·不同生草草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49-54页
     ·不同生草草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49-51页
     ·不同生草草种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生草草种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第52-53页
     ·不同草种水分利用率评价第53-54页
   ·对不同草种的综合评价第54-61页
     ·AHP 模型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第54-58页
     ·模糊综合判断模型确定评标结果第58-61页
第四章 结论第61-64页
   ·主要结论第61-63页
   ·主要创新点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渭北旱原连作麦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蓄水保墒与增产效应研究
下一篇:玉米水分亏缺的生理生化响应及补偿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