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信牌驱动模型的模型验证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3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第11页
   ·本文组织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工作流模型和仿真概述第13-23页
   ·工作流的基本介绍第13-15页
     ·工作流的发展第13-14页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第14-15页
   ·工作流管理系统第15-18页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第15-17页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分类第17-18页
   ·工作流参考模型第18-20页
   ·工作流模型验证第20-21页
   ·工作流模型的仿真第21-23页
     ·模型仿真的原因第21-22页
     ·模型仿真的目的第22页
     ·本文与模型仿真的关系第22-23页
第三章 工作流模型和信牌驱动模型的分析第23-31页
   ·工作流模型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工作流模型第24-26页
     ·工作流元模型第24-25页
     ·工作流流程定义语言(Workflow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WPDL)第25-26页
   ·典型的工作流模型第26-29页
     ·WIDE工作流模型第26页
     ·CIMFLOW模型第26-27页
     ·Petri网第27-28页
     ·基于Petri网的信牌驱动模型第28-29页
   ·信牌驱动模型与其他模型的比较第29-30页
     ·信牌驱动模型与WPDL模型第29-30页
     ·信牌驱动模型与WDIE模型第30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优缺点第30-31页
第四章 基于Petri网的信牌驱动模型第31-47页
   ·Petri网第31-35页
     ·Petri网的严格定义第31-32页
     ·Petri网的性质第32-34页
     ·Petri网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网系统的分类第34页
     ·Petri网建模与仿真的优势第34-35页
   ·基于Petri网的信牌驱动模型第35-43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构成第35-39页
       ·活动、信牌箱及转移第35-38页
       ·模型的组成区域第38-39页
       ·模型的数据第39页
     ·模型的控制结构第39页
     ·模型运行的状态第39-41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模式第41-42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执行规则第42-43页
   ·信牌驱动模型中部分概念的形式化定义第43-47页
第五章 信牌驱动模型验证的设计和实现第47-70页
   ·基于信牌驱动模型的仿真工具的架构第47-48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缺陷第48-52页
     ·信牌驱动模型中的结构冲突第48-50页
     ·信牌驱动模型中的同步区分析第50-52页
       ·静态活动第51页
       ·循环第51页
       ·异步or-jnin第51-52页
       ·前出和后入第52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解析第52-58页
     ·XML第52-53页
     ·XML解析技术第53-55页
     ·XML解析选择原则第55-56页
     ·随机解析技术(Random Parser for XML)第56-57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DOM解析实现第57-58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验证第58-70页
     ·验证内容第59-61页
     ·同步区算法的方案第61-62页
       ·同步区求解算法设计第61-62页
     ·类型严格配对的转换归约方案第62-65页
       ·转换归约规则和转换归约过程第63-65页
     ·信牌驱动模型的验证设计及实现第65-70页
       ·主要验证类的设计第65-69页
       ·一个信牌驱动模型解验证的实现例子第69-70页
总结与展望第70-71页
 1. 论文工作总结第70页
 2. 进一步的工作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T数据的颅面信息提取及三维重建研究
下一篇:基于k-means的中文文本聚类算法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