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0 引言 | 第9-12页 |
1 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和“二李”的诗歌 | 第12-15页 |
·西方唯美主义思潮 | 第12-14页 |
·Aesthetic(美学)的词汇来源和唯美主义运动 | 第12-13页 |
·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观 | 第13-14页 |
·历代对“二李”诗歌唯美特点的评价 | 第14-15页 |
2 “二李”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观 | 第15-24页 |
·各自的人生 | 第15-19页 |
·李贺 | 第15-17页 |
·李商隐 | 第17-19页 |
·各自的创作观和后人的评论 | 第19-23页 |
·李贺 | 第19-21页 |
·李商隐 | 第21-23页 |
·总结 | 第23-24页 |
3 诗体的选择 | 第24-27页 |
·李贺与乐府 | 第24-25页 |
·李商隐与律诗 | 第25页 |
·总结 | 第25-27页 |
4 对楚辞精神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 第27-43页 |
·李贺学习楚辞的独特之处 | 第27-36页 |
·对死的思考 | 第29-33页 |
·“丑”的激情和以丑为美 | 第33-36页 |
·李商隐香草美人和咏物诗 | 第36-43页 |
·楚辞意象的直接应用 | 第36-37页 |
·香草美人和女气 | 第37-40页 |
·咏物诗 | 第40-43页 |
·总结 | 第43页 |
5 语言 | 第43-56页 |
·李贺诗歌语言 | 第43-51页 |
·修辞和设色 | 第43-46页 |
·艺术思维:求“奇”的陌生化和表层思维 | 第46-51页 |
·李商隐诗歌语言 | 第51-56页 |
·修辞与韵律 | 第51-54页 |
·李商隐诗歌体现的中国式的唯美情趣人生 | 第54-56页 |
·总结 | 第56页 |
6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