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特高压电网建设过渡阶段系统低频振荡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低频振荡现象及其危害 | 第15-16页 |
| ·美国WSCC 系统低频振荡 | 第15页 |
| ·欧洲UCPTE/Centrel 系统低频振荡 | 第15页 |
| ·国内的低频振荡现象 | 第15-16页 |
| ·低频振荡的危害 | 第16页 |
| ·小干扰稳定的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低频振荡产生的机理研究 | 第16-18页 |
| ·小干扰稳定的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 ·低频振荡的控制措施 | 第20-21页 |
| ·小干扰稳定分析软件 | 第21-22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5-43页 |
| ·概述 | 第25-26页 |
| ·动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 第26-27页 |
| ·局部稳定 | 第26-27页 |
| ·有限稳定 | 第27页 |
| ·全局稳定 | 第27页 |
| ·小干扰稳定的数学模型分析 | 第27-31页 |
| ·采用经典二阶模型的单机-无穷大系统 | 第27-28页 |
| ·多机电力系统模型 | 第28-31页 |
| ·特征值分析法 | 第31-39页 |
| ·电力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 第31-32页 |
| ·状态方程的线性化 | 第32-34页 |
| ·时域分析 | 第34-35页 |
| ·特征值与稳定性 | 第35页 |
| ·特征向量 | 第35-36页 |
| ·模式 | 第36-37页 |
| ·模态 | 第37-38页 |
| ·特征值灵敏度 | 第38-39页 |
| ·相关因子 | 第39页 |
| ·多机电力系统振荡模式的分类与筛选 | 第39-41页 |
| ·多机电力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分类 | 第40页 |
| ·机电振荡模式的筛选 | 第40-41页 |
| ·PSS 的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本文应用的软件与算法分析 | 第43-54页 |
| ·概述 | 第43页 |
| ·小干扰稳定分析软件SSAP 的功能和特色 | 第43-45页 |
| ·隐式重启动ARNOLDI算法(IRA) | 第45-51页 |
| ·基本的Arnoldi 算法 | 第45-47页 |
| ·Arnoldi 分解 | 第47-48页 |
| ·隐式重启动 | 第48-49页 |
| ·位移变换 | 第49-50页 |
| ·迭代停止判据 | 第50页 |
| ·隐式重启动Arnoldi 算法 | 第50-51页 |
| ·稀疏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 | 第51-53页 |
| ·概述 | 第51-52页 |
| ·稀疏特征值牛顿法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华东电网2010 年网架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 第54-82页 |
| ·华东电网概况 | 第54-56页 |
| ·华东电网现状 | 第54-55页 |
| ·华东电网2010 年网架模型 | 第55-56页 |
| ·华东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前提 | 第56-57页 |
| ·运行方式 | 第56-57页 |
| ·数学模型 | 第57页 |
| ·负荷模型 | 第57页 |
| ·华东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结果 | 第57-79页 |
| ·华东电网低频振荡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71页 |
| ·华东电网几种重要检修方式下的主振荡模式阻尼分析 | 第71-73页 |
| ·2010 年华东电网PSS 配置方案研究 | 第73-76页 |
| ·华东电网的全网机组PSS 协调整定方法研究 | 第76-79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2-85页 |
| ·主要结论 | 第82-84页 |
|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附录1 | 第89-91页 |
| 附录2 | 第91-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