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园林设计手法及其对现代校园建设的启发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图表目录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对象的范畴和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归纳总结法 | 第10页 |
·图表分析法 | 第10页 |
·实例研究法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3页 |
2. 书院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13-25页 |
·书院的历史与传承 | 第13-19页 |
·中国书院的起源与定义 | 第13-14页 |
·中国书院的发展 | 第14-17页 |
·外国书院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9页 |
·中国书院的管理制度 | 第19-20页 |
·藏书制度 | 第19页 |
·教学制度 | 第19页 |
·学生管理制度 | 第19-20页 |
·祭祀制度 | 第20页 |
·中国书院的文化及其对书院园林的影响 | 第20-25页 |
·中国书院的文化 | 第20-21页 |
·书院园林 | 第21-22页 |
·书院文化对书院园林的影响 | 第22-25页 |
3. 书院园林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 | 第25-51页 |
·书院园林的景观构成要素 | 第25-30页 |
·建筑 | 第25-26页 |
·地形 | 第26页 |
·水体 | 第26-27页 |
·园林建筑 | 第27页 |
·景石 | 第27-29页 |
·楹联 | 第29-30页 |
·书院园林的选址 | 第30-37页 |
·群山环抱 | 第32页 |
·三山一水 | 第32-34页 |
·依山环水 | 第34-35页 |
·山水并列 | 第35页 |
·藏于市井 | 第35-37页 |
·书院园林的布局特点 | 第37-41页 |
·中轴对称 | 第39页 |
·中轴加侧院 | 第39页 |
·一主轴,多副轴 | 第39页 |
·自由布局 | 第39-41页 |
·书院园林主体建筑的特点 | 第41-46页 |
·藏书楼 | 第41页 |
·讲堂 | 第41-43页 |
·祭祀建筑 | 第43-44页 |
·斋舍 | 第44-45页 |
·碑、门和牌坊 | 第45-46页 |
·书院园林的植物选择 | 第46-47页 |
·书院园林的设计手法 | 第47-51页 |
·相地 | 第48页 |
·空间序列 | 第48页 |
·空间类型 | 第48-49页 |
·空间环境的营造 | 第49-51页 |
4. 实例研究 | 第51-61页 |
·岳麓书院 | 第51-56页 |
·历史背景 | 第51页 |
·总体布局 | 第51-52页 |
·园林环境 | 第52-56页 |
·聚奎书院 | 第56-61页 |
·历史背景 | 第56-57页 |
·总体布局 | 第57页 |
·园林环境 | 第57-58页 |
·植物景观 | 第58-61页 |
5. 书院园林对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启发 | 第61-71页 |
·古代书院与现代校园的异同 | 第61-62页 |
·古代书院与现代校园的相同之处 | 第61页 |
·古代书院与现代校园的不同之处 | 第61-62页 |
·古代书院园林与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差异 | 第62-63页 |
·校园规划方面的差异 | 第62页 |
·建筑方面的差异 | 第62-63页 |
·园林环境方面的差异 | 第63页 |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方面的差异 | 第63页 |
·现代大学校园建设对书院园林的继承 | 第63-66页 |
·以北京大学为例 | 第64-65页 |
·以江西理工大学新校区规划为例 | 第65-66页 |
·现代大学建设中遗失的书院园林精华 | 第66页 |
·应继承书院园林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原始的生态理念 | 第66-67页 |
·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原则 | 第67-71页 |
·选址应遵循的原则 | 第67页 |
·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 第67-68页 |
·园林环境营造应遵循的原则 | 第68-71页 |
6.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77页 |
导师简介 | 第77-79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