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馈线设备(传输线和波导)论文--传输线、长线论文

LTCC毫米波集成传输线的过渡及寄生模式的分析与建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引言第10-11页
   ·LTCC 毫米波传输线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LTCC 毫米波技术的国内外动态第11页
     ·毫米波集成传输线技术的研究背景第11-13页
   ·课题简介第13-15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LTCC 及其集成传输线技术简介第15-24页
   ·LTCC 技术简介第15-19页
     ·LTCC 制造工艺第16-18页
     ·LTCC 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第18-19页
   ·LTCC 毫米波集成传输线简介第19-21页
     ·多层微带线第19页
     ·多层带状线第19-20页
     ·多层共面波导第20-21页
   ·传输线互连过渡技术简介第21页
   ·电磁场寄生模式概述第21-24页
     ·寄生模式定义第21-22页
     ·常见的寄生模式类型第22页
     ·寄生模式的影响预测第22-24页
第三章 金属通孔对传输线性能的影响第24-32页
   ·金属通孔对LTCC 微带线的影响第25-28页
     ·金属通孔对单根微带线的影响第25-27页
     ·金属通孔对平行微带的影响第27-28页
   ·金属通孔对LTCC 带状线的影响第28-32页
     ·金属通孔对单根带状线的影响第28-30页
     ·金属通孔对平行带状线的影响第30-32页
第四章 传输线的互连过渡结构建模和优化第32-48页
   ·过渡结构建模概述第32页
   ·垂直过渡模型第32-41页
     ·微带-带状线-微带垂直过渡第33-36页
     ·共面波导-带状线-共面波导垂直过渡第36-38页
     ·共面波导-微带-共面波导垂直过渡第38-40页
     ·共面波导-共面波导-共面波导垂直过渡第40-41页
   ·同层过渡模型第41-48页
     ·微带-带状线-微带同层过渡第42-44页
     ·共面波导-微带-共面波导同层过渡第44-45页
     ·共面波导-带状线-共面波导同层过渡第45-48页
第五章 电磁场寄生模式的基本理论第48-67页
   ·表面波模式的基本理论第48-54页
     ·表面波模的基本类型第49-50页
     ·微带结构中的表面波模式第50-51页
     ·表面波模的影响第51-52页
     ·微带结构中表面波模的激发机制第52-54页
   ·平行板波导模式的基本理论第54-61页
     ·平板模式的基本类型第55-56页
     ·平板模的模式特性第56-58页
     ·LTCC 结构中的寄生平板模式第58-61页
   ·传输线结构中的寄生矩形波导模式简介第61-62页
   ·金属通孔抑制平板模的模式匹配法概述第62-67页
第六章 LTCC 中寄生模式及其抑制结构的建模分析第67-91页
   ·表面波模式建模第67-79页
     ·微带开路表面波模耦合模型第68-73页
     ·微带L 形表面波模耦合模型第73-79页
   ·寄生平行板波导模式建模第79-91页
     ·信号通孔模型第80-82页
     ·接地金属通孔模型第82-88页
     ·中间金属层开槽模型第88-91页
第七章 总结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速率无线网络的跨层设计研究
下一篇:GPON系统终端设备(ONT)的底层软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