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房地产经济论文

我国城市住房适度保障规模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一、选题背景第12-17页
  (一) 社会背景第12-13页
  (二) 经济背景第13-15页
  (三) 政策背景第15-17页
 二、国内外住房保障的研究综述第17-23页
  (一) 国外住房保障研究综述第17-18页
  (二) 国内住房保障研究综述第18-23页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第23-26页
  (一) 研究目标第23页
  (二)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3-24页
  (三) 研究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住房适度保障规模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6-35页
 一、住房保障的涵义第26-27页
 二、住房保障规模的涵义和特征第27-28页
  (一) 住房保障规模的涵义第27页
  (二) 住房保障规模的特征第27-28页
 三、住房适度保障规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8-35页
  (一) 社会保障理论第28-30页
  (二) 市场失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30-31页
  (三) 公平分配理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31-33页
  (四) 住房过滤模型与梯度消费理论第33-35页
第三章 住房适度保障研究的国际经验借鉴第35-45页
 一、国外住房保障政策概述第35-40页
  (一) 英国的住房保障政策第35-36页
  (二) 美国的住房保障政策第36-38页
  (三)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政策第38-40页
 二、国外住房保障政策的比较分析第40-42页
  (一) 不同类型住房保障政策的比较第40-41页
  (二) 不同时期住房保障政策的比较第41-42页
 三、国外住房保障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42-45页
  (一) 启示一:准确定位发展阶段,制定明确、有效的住房保障政策目标第42页
  (二) 启示二:选择适当住房保障政策类型,建立分层次的住房适度保障体系第42-43页
  (三) 启示三:加快住房法制建设,规范住房保障制度第43-44页
  (四) 启示四:大力发展住房金融第44页
  (五) 启示五:避免贫民窟的出现,促进社会各阶层的融合第44-45页
第四章 住房适度保障规模的灰色建模第45-56页
 一、灰色系统理论简介第45-48页
  (一) 灰色系统理论第45-46页
  (二) 灰色建模机理及其特点第46页
  (三) 灰色模型的预测方法第46-48页
 二、住房适度保障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48-53页
  (一) 住房保障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8-51页
  (二) 影响因素的灰色分析第51-53页
 三、GM(1,6)模型及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第五章 昆明市住房保障规模的实证研究第56-64页
 一、昆明市住房市场的现状描述第56-59页
  (一) 昆明市经济发展状况与房地产投资情况第56页
  (二) 昆明市居民住房供需状况第56-57页
  (三) 昆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第57-58页
  (四) 昆明市保障性住房供应情况第58-59页
 二、昆明市住房保障规模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第59-64页
  (一) 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第59-60页
  (二) GM(1,5)模型的建立及检验第60-61页
  (三) GM(1,5)模型预测结果第61-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7页
 一、主要结论与创新第64-65页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证券市场再融资方式的选择研究
下一篇: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