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地震灾害后卫生防疫特点 | 第11-21页 |
一、地震灾后的疫病成因复杂 | 第11-13页 |
(一) 疫病是重要的地震次生灾害 | 第11-12页 |
(二) 疫病是地震灾害链叠加的后果 | 第12-13页 |
二、地震灾后疫病发生的风险和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一) 疫病发生的风险因素 | 第13-16页 |
(二) 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 第16页 |
三、地震后疫病发生的时序性特征 | 第16-17页 |
四、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阶段特征 | 第17-21页 |
第二部分 军队地震救灾医学救援体系 | 第21-25页 |
一、军队参加地震救灾医学救援行动的法规依据 | 第21页 |
二、军队是国家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 | 第21-22页 |
三、军队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体系 | 第22-23页 |
四、军队卫生防疫力量参加地震灾害医学救援历史情况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汶川地震军队卫生防疫救援实践 | 第25-37页 |
一、汶川地震灾区面临的疫病风险及发生情况 | 第25-29页 |
(一) 灾区面临的疫病形势 | 第25-27页 |
(二) 汶川地震后疫病发生情况及特点 | 第27-29页 |
二、汶川地震军队参与卫生防疫救援概况 | 第29-37页 |
(一)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救援实践 | 第30-33页 |
(二) 汶川地震卫生防疫救援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建议 | 第37-49页 |
一、讨论 | 第37-39页 |
(一) 大震之后疫病的发生取决于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 第37-38页 |
(二)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国家地震救灾的重要力量 | 第38-39页 |
(三)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震救灾能力有提升的空间 | 第39页 |
二、建议 | 第39-49页 |
(一) 构建网格式卫生防疫救援力量分布体系应对地震灾害 | 第39-40页 |
(二) 把平时的应急准备作为灾害应对的起点 | 第40-45页 |
(三) 采用不同专业混合编组的方式抽组医学救援队 | 第45-46页 |
(四) 用社会大卫生观念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组织实施灾区卫生防病工作 | 第46-49页 |
总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 | 第59-67页 |
附录1 我国地震带分布及地震灾后疫病发生情况史料摘记 | 第59-62页 |
附录2 中国国际救援队参与国外地震灾害医学救援情况 | 第62-66页 |
附录3 军队参加抗震救灾相关的法规摘录 | 第66-67页 |
综述 | 第67-7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代表性论著(全文) | 第75-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