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部分 | 第11-39页 |
综述一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 | 第11-23页 |
1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相关病名的叙述 | 第11页 |
2 古代文献资料关于心力衰竭典型症状的描述 | 第11-12页 |
3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相关病因的论述 | 第12-13页 |
4 古代文献对心力衰竭相关病机的记载 | 第13-14页 |
5 现代研究对心力衰竭病机的探讨 | 第14-16页 |
6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 | 第16-20页 |
7 小结 | 第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综述二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西医学认识及诊疗进展 | 第23-39页 |
1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23-24页 |
2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主要神经体液改变 | 第24-28页 |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第24页 |
·心室重塑 | 第24-25页 |
·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 | 第25-28页 |
3 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主要诱因及病因 | 第28页 |
4 心力衰竭的最新定义 | 第28-29页 |
5 心力衰竭的分类及分级方法 | 第29-31页 |
·关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 第29-30页 |
·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分级 | 第30-31页 |
6 ADHF的治疗目标 | 第31页 |
7 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策略 | 第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临床试验部分 | 第39-52页 |
前言 | 第39-40页 |
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研究 | 第40-49页 |
1、研究对象 | 第40页 |
2、诊断标准 | 第40-41页 |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 | 第40页 |
·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诊断 | 第40-41页 |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 第41页 |
3、病例纳入标准 | 第41页 |
4、病例排除标准 | 第41-42页 |
5、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 | 第42页 |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标准 | 第42页 |
·症状严重程度判断 | 第42页 |
6、治疗方法 | 第42-43页 |
7、观测指标 | 第43页 |
8、统计学方法 | 第43页 |
9、临床资料分析 | 第43-45页 |
10、治疗结果 | 第45-48页 |
11、结果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1 益气活血利水方的选方依据 | 第49-50页 |
2 益气活血利水方中药物分析 | 第50页 |
3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50-51页 |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51-52页 |
附件部分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