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2 铁路建设方案比选分析 | 第15-23页 |
| ·方案比选的概念 | 第15页 |
| ·方案比选的方法 | 第15-19页 |
| ·传统方法 | 第15-16页 |
| ·现代方法 | 第16-19页 |
| ·考虑环境因素的线路比选方法 | 第19-23页 |
| ·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9-20页 |
| ·铁路绿色选线的内容 | 第20-21页 |
|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在铁路绿色选线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3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与计算基础 | 第23-34页 |
| ·环境资源的价值 | 第23-25页 |
|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概述 | 第25-27页 |
| ·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 ·工作程序 | 第26-27页 |
| ·环境影响价值评估方法 | 第27-34页 |
| ·价值评估方法框架 | 第27-28页 |
| ·直接市场评价法 | 第28-30页 |
|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 第30-31页 |
| ·陈诉偏好法 | 第31-34页 |
| 4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 第34-49页 |
|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经济损失结构 | 第34页 |
|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经济损失计算指标 | 第34-35页 |
|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框架 | 第35-42页 |
| ·植被资源破坏经济损失 | 第36-38页 |
| ·土地资源破坏经济损失 | 第38-41页 |
| ·水资源破坏经济损失 | 第41页 |
| ·环境影响经济总体损失 | 第41-42页 |
|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误差分析 | 第42页 |
|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Fuzzy模型 | 第42-46页 |
| ·设定因素集 | 第42-43页 |
| ·量化因子 | 第43-44页 |
| ·确定权重(AHP法) | 第44-46页 |
| ·分析评价模型 | 第46页 |
|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下的线路方案优选体系的建立 | 第46-49页 |
| ·方案比选思路 | 第46-47页 |
| ·优选方案模型 | 第47-49页 |
| 5 工程实例——兰渝铁路陇南至岷县段 | 第49-78页 |
| ·兰渝铁路概述 | 第49-68页 |
|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径路 | 第49页 |
| ·国民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 第49-50页 |
| ·路网构成中的意义作用 | 第50-51页 |
|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第51-52页 |
| ·主要技术标准的选取 | 第52页 |
| ·设计年度及运量 | 第52-53页 |
| ·设计范围及主要工程 | 第53-55页 |
| ·自然特征概况 | 第55-64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64-66页 |
| ·污染物分布概况 | 第66-67页 |
| ·生态破坏与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 第67-68页 |
|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经济损失案例分析 | 第68-78页 |
| ·植被资源破坏经济损失 | 第69-70页 |
| ·土地资源破坏经济损失 | 第70-72页 |
| ·水资源破坏经济损失 | 第72页 |
| ·环境影响经济总损失 | 第72-74页 |
| ·考虑生态资源、地形地质和生态敏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 第74-77页 |
| ·考虑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值的兰渝线方案比选 | 第77-7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