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食用菌螨类调查及菅原毛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前言 | 第13-21页 |
| ·食用菌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14页 |
| ·国内外食用菌螨类研究概述 | 第14-18页 |
| ·国外食用菌螨类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国内食用菌螨类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福建省食用菌螨类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 ·螨类分类概述 | 第18-19页 |
| ·螨类分类系统 | 第18页 |
| ·螨类的主要形态特征 | 第18-19页 |
| ·囊螨科螨类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 ·调查地点与食用菌种类 | 第21-22页 |
| ·样品采集 | 第22页 |
| ·鉴定方法 | 第22-24页 |
| ·镜检与拍照 | 第22页 |
| ·样品分离 | 第22页 |
| ·标本处理 | 第22-23页 |
| ·玻片制作 | 第23页 |
| ·玻片标本鉴定 | 第23-24页 |
| ·绘图、拍照 | 第24-25页 |
| ·绘图 | 第24页 |
| ·拍照 | 第24-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63页 |
| ·福建省食用菌螨种类概述 | 第25-43页 |
| ·吸螨科Bdellidae | 第28-29页 |
| ·肉食螨科Cheyletidae | 第29-30页 |
| ·肉食螨属Cheyletus | 第29页 |
| ·触足螨属Cheletomopha | 第29-30页 |
| ·巨须螨科Cunaxidae | 第30页 |
| ·鞘硬瘤螨属Coleoscirus | 第30页 |
| ·矮蒲螨科Pygmephoridae | 第30-31页 |
| ·小胸螨属Acarothorects | 第31页 |
| ·盾螨科 Scutacaridae | 第31页 |
| ·叶螨科 Tetranychidae | 第31页 |
| ·绒螨科Trombidiidae | 第31-32页 |
| ·镰螯螨科Tydeidae | 第32页 |
| ·跗线螨科 Tarsonemidae | 第32页 |
| ·囊螨科Ascidae | 第32-34页 |
| ·蠊螨属Blattisocius | 第33页 |
| ·毛绥螨属Lasioseius | 第33-34页 |
| ·肛厉螨属Proctolaelaps | 第34页 |
| ·伊螳螨属Iphidonopsis | 第34页 |
| ·双革螨科Digamasellidae | 第34-35页 |
| ·双革螨属Digamasellus | 第35页 |
| ·厉螨科Laelapidae | 第35-36页 |
| ·下盾螨属Hypoaspis | 第35-36页 |
| ·帕厉螨属Stratiolaelaps | 第36页 |
|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 第36-37页 |
| ·巨螯螨属 Macrocheles | 第37页 |
|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 第37页 |
| ·新小绥螨属Neoseiulus | 第37页 |
| ·胭螨科Rhodacaridae | 第37-38页 |
| ·枝厉螨属Dendrolaelaps | 第38页 |
| ·寄螨科Parasitidae | 第38页 |
| ·真革螨属Eugamasus | 第38页 |
| ·尾足螨科Uropodoidae | 第38-39页 |
| ·粉螨科Acaridae | 第39-41页 |
| ·粉螨属Acarus | 第39-40页 |
| ·生卡螨属Sancassania | 第40页 |
| ·尾囊螨属Histiogaster | 第40页 |
| ·士维螨属Schwiebea | 第40页 |
| ·食酪螨属Tyrophagus | 第40-41页 |
| ·果螨科Carpoglyphidae | 第41-42页 |
| ·果螨属Carpoglyphus | 第41-42页 |
| ·薄口螨科 Histiostomatidae | 第42页 |
| ·薄口螨属 Histiostoma | 第42页 |
| ·甲螨科Palearidae | 第42-43页 |
| ·福建省不同地区食用菌螨类发生情况 | 第43-44页 |
| ·福建省食用菌常见栽培种螨类发生情况 | 第44-46页 |
| ·菅原毛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 | 第46-63页 |
| ·幼螨形态特征(图1-3) | 第46-49页 |
| ·第一若螨形态特征(图4-6) | 第49-52页 |
| ·第二若螨形态特征(图7-9) | 第52-55页 |
| ·雄螨形态特征(图10-13) | 第55-59页 |
| ·雌螨形态特征(图14-17) | 第59-63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3-67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福建省食用菌螨类发生状况 | 第63-64页 |
| ·福建不同地区食用菌螨类发生情况 | 第64页 |
| ·福建省食用菌常见栽培种螨类发生情况 | 第64页 |
| ·菅原毛绥螨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变化 | 第64-65页 |
| ·讨论 | 第65页 |
| ·创新点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附录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