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书籍装帧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3页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比较 | 第14页 |
·相关工作 | 第14-15页 |
·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具体实践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外书籍装帧概述 | 第18-29页 |
·引言 | 第18页 |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传统书籍 | 第18-20页 |
·现代书籍 | 第20页 |
·外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概述 | 第20-28页 |
·古书籍 | 第20-21页 |
·“册籍”的诞生 | 第21页 |
·书的雏形 | 第21-22页 |
·古腾堡时期的书籍 | 第22页 |
·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 | 第22-23页 |
·现代书籍的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书籍之美”的理念 | 第24-25页 |
·20 世纪书籍设计流派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关于文字与文字设计 | 第29-36页 |
·引言 | 第29页 |
·文字的定义 | 第29-30页 |
·文字的发展起源 | 第30-33页 |
·形声字甲骨文 | 第31-32页 |
·会意字 | 第32页 |
·篆书 | 第32页 |
·隶书 | 第32-33页 |
·文字设计 | 第33-35页 |
·黑体 | 第34页 |
·宋体 | 第34页 |
·变体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书籍装帧设计原理 | 第36-43页 |
·引言 | 第36页 |
·书籍装帧设计的形态脱变 | 第36-38页 |
·文学艺术类书籍设计 | 第36-37页 |
·教材设计 | 第37页 |
·幼儿书籍设计 | 第37页 |
·老年书籍设计 | 第37-38页 |
·书籍装帧设计的程序 | 第38-39页 |
·书籍正文设计分析 | 第39-41页 |
·书籍版式设计 | 第39-40页 |
·字体设计 | 第40-41页 |
·字号的选择 | 第41页 |
·字距与行距的视觉感受 | 第41页 |
·页码编排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 第43-51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 第44-49页 |
·字体的造型元素特性 | 第44页 |
·文字与字体间的内在联系 | 第44-45页 |
·书籍版式编排中的字体空间位置 | 第45-46页 |
·文字的版式设计与设计师的创新思维 | 第46-49页 |
·文字设计在精装书籍中的应用 | 第49页 |
·文字设计在普装书籍中的应用 | 第49页 |
·文字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主要功能 | 第49页 |
·文字设计对书籍装帧的视觉传达的影响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书籍设计的新理念 | 第51-59页 |
·引言 | 第51页 |
·书籍装帧中的简约主义 | 第51-52页 |
·书籍设计的新理念 | 第52-54页 |
·书籍设计要考虑到形态创造 | 第53页 |
·关于“造型”和“韵味” | 第53-54页 |
·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的引导意义 | 第54-58页 |
·对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思考 | 第54-56页 |
·书籍装帧设计材料的运用 | 第56-57页 |
·印制工艺的发展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设计作品 | 第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获奖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