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刑事被害人救助问题概述 | 第10-15页 |
(一)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0-11页 |
(二) 被害人的概念 | 第11-12页 |
(三)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5页 |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5-21页 |
(一)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 | 第15-18页 |
1. 彰显社会正义和效率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2. 保障人权,平衡国家利益、被告人利益与被害人利益的要求 | 第16-17页 |
3. 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 | 第17页 |
4. 顺应历史潮流,完善刑事法律制度的要求 | 第17-18页 |
(二) 实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可行性 | 第18-21页 |
1. 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和法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 第18-19页 |
2.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第19-20页 |
3. 国外相关立法及国内部分地方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 | 第20-21页 |
三、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1-25页 |
(一) 当前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存在问题 | 第21-23页 |
1. 司法救助的不足 | 第21-22页 |
2. 民政救助的不足 | 第22页 |
3. 社会救助的不足 | 第22-23页 |
(二)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问题的成因探析 | 第23-25页 |
1. 先刑后民,制约被害人获得赔偿 | 第23页 |
2. 相对于强大的公权,被害人自我意识淡薄 | 第23-24页 |
3. 加害人自身特性,被害人获得赔偿难度加大 | 第24页 |
4. 公众对被害人关注不够,社会救助水平较低 | 第24-25页 |
四、代表性国家或地区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 第25-31页 |
(一) 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概述 | 第25-29页 |
1. 英国——民间救助发达 | 第25-26页 |
2. 美国——司法救助完善 | 第26-27页 |
3. 德国——重视隐私保护 | 第27-28页 |
4. 法国——支持精神赔偿 | 第28页 |
5. 日本——保护规定较多 | 第28-29页 |
6. 我国台湾——补偿与日本相类似 | 第29页 |
(二) 对代表性国家或地区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立法与实践的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五、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31-42页 |
(一)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二) 确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2-34页 |
1. 结合本土的借鉴原则 | 第33页 |
2. 公平正义原则 | 第33页 |
3. 救助为辅原则 | 第33页 |
4. 比例适当原则 | 第33页 |
5. 有限原则 | 第33-34页 |
6. 及时便捷原则 | 第34页 |
(三)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4-42页 |
1. 立法提速 | 第34-35页 |
2. 救助对象与范围 | 第35-36页 |
3. 救助条件 | 第36-37页 |
4. 救助金来源和管理机构 | 第37-38页 |
5. 救助金数额和形式 | 第38-39页 |
6. 救助机构和程序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页 |